搜索
首页 《依韵和郭秘校苦寒》 昭亭山头野火灭,海水夜冻迷蓬莱。

昭亭山头野火灭,海水夜冻迷蓬莱。

意思:昭亭山头野火熄灭,海水夜间冻迷蓬莱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依韵和郭秘校苦寒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丰富的视觉、听觉和感觉意象,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反应。诗中的每一句都富含深意,引人深思。 首句“噫风鸣悲鸢鸣哀,雨霰枯木为之摧”描绘了风急天高,鸢鸟惊鸣,凄凉而哀伤的场景。接着,雨点稀疏地落下,打在枯木上,发出声响,令人感到一种无助和无奈。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,引人深思。 “昭亭山头野火灭,海水夜冻迷蓬莱”两句,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昭亭山。在寒冷冬夜的映衬下,山头野火灭绝,给人一种沉寂和冷清的感觉。同时,“海水夜冻迷蓬莱”也给人一种神秘和未知的感觉,就像海水在夜晚冻结,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。 “烛笼以爪自掩耳,酒盏生冰拈不起”两句,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感受。蜡烛的烛光闪烁,仿佛用爪子捂住自己的耳朵,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出蜡烛的孤独和无助。而酒盏里冰块凝结,诗人想拿起却无法动弹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无助。 最后,“陶潜弃官屋无米,儿嚎妻啼付邻里”两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。诗人以陶潜弃官归隐的故事为比喻,暗示自己因为弃官而生活艰难,家中米粮缺乏,孩子哭喊,妻子啼泣,这种痛苦和无奈令人同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细节,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痛苦,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。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十分深刻,引人深思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噫风鸣悲鸢鸣哀,雨霰枯木为之摧。
昭亭山头野火灭,海水夜冻迷蓬莱。
烛笼以爪自掩耳,酒盏生冰拈不起。
陶潜弃官屋无米,儿嚎妻啼付邻里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蓬莱

    读音:péng lái

    繁体字:蓬萊

    英语:Peng Lai

    意思:(蓬莱,蓬莱)

     1.蓬莱山。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。亦常泛指仙境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封禅书》:“自威、宣、燕昭使人

  • 野火

    读音:yě huǒ

    繁体字:野火

    英语:balefire

    意思:
     1.野外焚烧草木所放的火。
      ▶《战国策•楚策一》:“于是楚王游于云梦,结驷千乘,旌旗蔽天。野火之起若云蜺,兕虎之嗥若

  • 山头

    读音:shān tóu

    繁体字:山頭

    英语:(n) mountain top

    意思:(山头,山头)

     1.山的上部;山顶。
      ▶宋·陈与义《岸帻》诗:“岸帻立清晓,山头生薄阴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