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雨夕柬鹏举》 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。

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。

意思: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色笔题诗绛蜡溶化。

出自作者[明]刘崧的《雨夕柬鹏举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》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,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元素,如云、花、雨、月等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化。 首联“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”,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点出季节更替的时间,以及这段时间内天气变化的状况。通过“五十日”和“都无三四朝”的对比,描绘出一种春日短暂、时光易逝的感慨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颔联“云去云来山杳杳,花开花落雨萧萧”,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意象,如“云”、“山”、“花”、“雨”等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。其中,“云去云来”和“花开花落”分别代表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,而“山杳杳”和“雨萧萧”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。 颈联“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”,诗人通过使用“青丝”、“银瓶”、“彩笔”、“绛蜡”等意象,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。其中,“青丝”象征着生命的活力,“银瓶”则暗示了酒的存在,而“题诗”和“消蜡”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。 尾联“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”,诗人以“东岭”和“曲阑芳树”等意象收束全诗,并引出了最后的场景——“听吹箫”。这一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,也暗示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,独自一人,听着箫声,享受着生活的美好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化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。整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诗意,意象丰富而生动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。
云去云来山杳杳,花开花落雨萧萧。
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。
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银瓶

    读音:yín píng

    繁体字:銀瓶

    英语:silver pot

    意思:(银瓶,银瓶)

     1.银质的瓶。常比喻男女情事。语出唐·白居易《井底引银瓶》诗:“井底引银瓶,银瓶欲上丝绳绝。石上

  • 题诗

    读音:tí shī

    繁体字:題詩

    英语: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

    意思:(题诗,题诗)

     1.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,抒发感受,题写诗句。多写于柱壁、书画、器

  • 彩笔

    读音:cǎi bǐ

    繁体字:彩筆

    意思:(参见彩笔,綵笔)

    造句:

  • 青丝

    读音:qīng sī

    繁体字:青絲

    短语:葡萄干 松仁

    英语:black hair

    意思:(青丝,青丝)

     1.青色的丝线或绳缆。
      ▶《乐府诗集•

  • 送酒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 南朝 宋 檀道鸾 《续晋阳秋》:“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,於宅边菊丛中摘盈把,坐其侧,人望见白衣人,乃 王弘 送酒,即便就酌而后归。”后因以为典。 唐 李嘉佑 《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》诗:“共知不是 潯阳郡 ,那得 王弘 送酒来。” 元 卢挚 《沉醉东风·重九》曲:“衰柳寒蝉一片愁,谁肯教白衣送酒。” 明 何景明 《登坚山寺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