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题《雪莱集》(原译《师梨集》》 琅玕欲报从何报?

琅玕欲报从何报?

意思:琅歼想报从什么回报?

出自作者[近代]苏曼殊的《题《雪莱集》(原译《师梨集》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对雪莱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感叹。“谁赠雪莱一曲歌?”开篇一句,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雪莱才华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同情。接下来,“可怜心事正蹉跎”一句,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雪莱人生境遇的感叹,同时也揭示了全诗的主旨。 在诗的下半部分,“琅玕欲报从何报?”作者用“琅玕”形象地比喻了雪莱的美好品质,同时也表达了无法回报雪莱的无奈之情。最后一句“梦里依稀认眼波”,通过对梦境的描述,传达了作者对雪莱深深的怀念和思念之情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意境深远,通过对雪莱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感叹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。同时,诗歌的语言优美,韵律和谐,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谁赠雪莱一曲歌?
可怜心事正蹉跎。
琅玕欲报从何报?
梦里依稀认眼波。
作者介绍 苏曼殊简介
苏曼殊(1884—1918),近代作家、诗人、翻译家,广东香山县(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)人。原名戬,字子谷,学名元瑛(亦作玄瑛),法名博经,法号曼殊,笔名印禅、苏湜。光绪十年(公元1884年)生于日本横滨,父亲是广东茶商,母亲是日本人。

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,通晓汉文、日文、英文、梵文等多种文字,可谓多才多艺,在诗歌、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,后人将其著作编成《曼殊全集》(共5卷)。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,苏曼殊曾在《民报》、《新青年》等刊物上投稿,他的诗风“清艳明秀”,别具一格,在当时影响甚大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琅玕

    读音:láng gān

    繁体字:琅玕

    意思:亦作“瑯玕”。
     
     1.似珠玉的美石。
      ▶《书•禹贡》:“厥贡惟球、琳、琅玕。”
      ▶孔传:“琅玕,石而似玉。”
      ▶孔颖达疏:“琅玕,石而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