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寄郑炼师》 尺书浑不寄,两鬓计应秋。

尺书浑不寄,两鬓计应秋。

意思:尺书浑不寄,两鬓计应秋。

出自作者[唐]戎昱的《寄郑炼师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平生金石友,沦落向辰州》是一首表达对故人思念的诗。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金石友人分离的痛苦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。 首联“平生金石友,沦落向辰州”,诗人以金石为比喻,表达了他们深厚的友情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他们如今各自分散,只能向辰州(即辰溪)这个地方分别。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“金石”的比喻,使得“金石友”这一意象既表达了他们友情的坚固,又暗示了他们的分离是如此的无奈和痛苦。 颔联“已是二年客,那堪终日愁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辰州的孤独和寂寞。他已经在这里做了两年的客,这已经足够让人感到疲惫和孤独。然而,他无法忍受的是终日的愁苦,这使得他的生活更加艰难。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。 颈联“尺书浑不寄,两鬓计应秋”,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,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孤独和无助的无奈。他希望友人能够给他写信,然而却未能如愿。他想象着友人的两鬓已经染上了秋霜,这更加强化了他的孤独和无助。 尾联“今夜相思月,情人南海头”,诗人以“相思月”为象征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。他想象着在南海头的明月下,他和友人都在思念着对方。这一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,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感人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金石友人的分离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助。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,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感人。同时,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平生金石友,沦落向辰州。
已是二年客,那堪终日愁。
尺书浑不寄,两鬓计应秋。
今夜相思月,情人南海头。
作者介绍 戎昱简介
戎昱(rongyu)(744年~800年),唐代诗人。荆州(今湖北江陵)人,郡望扶风(今属陕西)。少年举进士落第,游名都山川,后中进士。一说登进士第。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(760—766)间,来往于长安、洛阳、齐、赵、泾州、陇西等地。经华阴,遇见王季友,同赋《苦哉行》。大历元年(766)入蜀,见岑参于成都。大历二年(767)秋回故乡,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。后流寓湖南,为潭州刺史崔瓘、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。建中三年(782)居长安,任侍御史。翌年贬为辰州刺史。后又任虔州刺史。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,流寓桂州而终。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。名作《苦哉行》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。羁旅游宦、感伤身世的作品以《桂州腊夜》较有名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尺书

    读音:chǐ shū

    繁体字:尺書

    意思:(尺书,尺书)

     1.指书籍。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,官书等长二尺四寸,书非经律者,短于官书,称为短书。
      ▶汉·王充《论衡•书解》:“秦虽无道,不燔诸子,诸子尺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