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感月悲逝者》 樱桃树下后堂前。

樱桃树下后堂前。

意思:樱桃树下后堂前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感月悲逝者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存亡的感慨。诗中的情感通过月色、樱桃树等意象,以及诗人对过往情景的回忆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首句“存亡感月一潸然”,开门见山,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在月色的映照下,他想到生命的存亡,不禁流下泪来。这种感慨与月色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,更加凸显了诗人的伤感。 次句“月色今宵似往年”,通过描绘月色依旧,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。月色如旧,但人事已非,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常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何处曾经同望月?樱桃树下后堂前”,通过对过往情景的回忆,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。诗人在樱桃树下、后堂前与某人共同赏月,那情景如今已成为美好的回忆。这种回忆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。 整首诗意境深远,情感真挚,通过月色、樱桃树等意象,展现了诗人对生命、时光和回忆的感慨。诗中的每一句都饱含深情,让人在欣赏之余,不禁陷入深思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存亡感月一潸然,月色今宵似往年。
何处曾经同望月?
樱桃树下后堂前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后堂

    读音:hòu táng

    繁体字:後堂

    意思:(后堂,后堂)

     1.犹后宫。后妃的居室。
      ▶汉·刘向《九叹•愍命》:“逐下祑于后堂兮,迎宓妃于伊·雒。”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皇后纪上•明德马皇后》:“遂

  • 樱桃

    读音:yīng táo

    繁体字:櫻桃

    短语:

    英语:cherry

    意思:
     补义条目
   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八一《樱桃青衣》载,唐天宝中,卢生科举未第,入竹林寺听经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