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读史(五首)》 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璧。

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璧。

意思: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藏美玉。

出自作者[明]贝琼的《读史(五首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璧》是一首对东汉时期隐逸之士的赞美诗。诗中描绘了那些远离尘世纷争,隐居山林,怀抱美玉,追求内心道德的人们。 首句“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璧”描绘出了一幅东汉时期逸民的生活图景,他们大多隐居在山林之中,过着朴素而宁静的生活,怀抱美玉,象征着他们内心的道德和品质。 “法真亦逃名,讵屑三公职”进一步描述了逸民们的品格和志向。法真是一位著名的逸民,他拒绝了三公的高官厚禄,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,追求内心的道德和真理。他的行为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道德的坚守。 “求蝉在明火,求士当务德”是逸民们的处世之道,他们像寻找明火中的蝉一样,追求的是内心的道德和真理,而不是外在的名利。他们认为,求士应当注重品德和德行,而不是追求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。 最后,“此道今何如,其人安可识”表达了诗人对逸民们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忧虑。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逸民一样,追求内心的道德和真理,而不是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。 整首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通过对逸民们的赞美,表达了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和对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忧虑。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诗歌,值得人们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东汉多逸民,山栖久怀璧。
法真亦逃名,讵屑三公职。
求蝉在明火,求士当务德。
此道今何如,其人安可识。
¤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怀璧

    读音:huái bì

    繁体字:懷璧

    意思:(怀璧,怀璧)
    《左传•桓公十年》:“周谚有之:‘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’”杜预注:“人利其璧,以璧为罪。”因以“怀璧”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。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魏志•华歆传》:

  • 逸民

    读音:yì mín

    繁体字:逸民

    短语:隐士

    英语:hermit; recluse

    意思:指遁世隐居的人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微子》:“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

  • 东汉

    读音:dōng hàn

    繁体字:東漢

    英语:the Eastern Han Dynasy

    意思:(东汉,东汉)
    朝代名。自汉·光武帝·刘秀·建武元年(公元25年)起至汉·献帝·刘协·延康元年(公元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