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初夏过宁真道院》 习静自无营,何妨处嚣寂。

习静自无营,何妨处嚣寂。

意思:习静从没有营,不妨在喧嚣寂寞。

出自作者[明]杨基的《初夏过宁真道院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偶来高树下,独坐青苔石》是一首描绘静谧自然环境与内心感受的优美诗篇。它通过描绘诗人偶然来到高树下,独自坐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的场景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。 首两句“偶来高树下,独坐青苔石”,通过“偶来”和“独坐”这两个词,描绘了诗人的闲适与独处。他来到高树下,坐在青苔覆盖的石头上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清新的氛围。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,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涧雨落余霏,衣裳淡生碧”,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。涧雨落下,衣裳上沾染了淡淡的绿色,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宁静。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,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淡然。 在诗的最后两句“道因微物悟,理向玄言析。习静自无营,何妨处嚣寂。”中,诗人从微小的事物中领悟到大道,从玄妙的话语中分析道理。这表明诗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哲理,善于思考和领悟。而“习静自无营,何妨处嚣寂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,即使身处喧嚣之中,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然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处自然环境中的场景和感受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。这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值得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偶来高树下,独坐青苔石。
涧雨落余霏,衣裳淡生碧。
道因微物悟,理向玄言析。
习静自无营,何妨处嚣寂。
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
杨基(1326~1378)元末明初诗人。字孟载,号眉庵。原籍嘉州(今四川乐山),大父仕江左,遂家吴中(今江苏苏州),“吴中四杰”之一。元末,曾入张士诚幕府,为丞相府记室,后辞去。明初为荥阳知县,累官至山西按察使,后被谗夺官,罚服劳役。死于工所。

杨基诗风清俊纤巧,其中五言律诗《岳阳楼》境界开阔,时人称杨基为“五言射雕手”。少时曾著《论鉴》十万余言。又于杨维桢席上赋《铁笛》诗,当时维桢已成名流,对杨基倍加称赏:“吾意诗境荒矣,今当让子一头地。”杨基与高启、张羽、徐贲为诗友,时人称为“吴中四杰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习静

    读音:xí jìng

    繁体字:習靜

    意思:(习静,习静)
    亦作“习靖”。
     靖、静古通。谓习养静寂的心性。亦指过幽静生活。
      ▶汉·焦赣《易林•噬嗑之大过》:“奇适无耦,习靖独处。”
      ▶南朝·梁·

  • 何妨

    读音:hé fáng

    繁体字:何妨

    短语:无妨

    英语:might as well

    意思:无碍;不妨。
      ▶《北史•后妃传上•文帝文皇后乙弗氏》:“后美容仪,少言笑,年数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