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八月十六日观月段氏亭次王师老韵》 隐映孤亭小,回环万竹幽。

隐映孤亭小,回环万竹幽。

意思:躲在孤亭小,环绕万竹幽。

出自作者[宋]郭印的《八月十六日观月段氏亭次王师老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隐映孤亭小,回环万竹幽》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细腻描绘和赞美之诗。通过对幽静山水的描绘,诗人表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,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。 首联“隐映孤亭小,回环万竹幽”,诗人以精炼的笔触,描绘了山间亭子的孤寂和周围竹林的幽深。亭子在山水之间若隐若现,显得格外小巧而精致;而周围的竹林则环绕着它,形成了一个幽深的环境。这一联以景起笔,通过对亭子和竹林的描绘,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、清幽的基调。 颔联“水声喧暗谷,月影淡高秋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。水声在静谧的暗谷中喧闹,而月影则在高远的秋夜中显得格外淡雅。这一联以动衬静,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声音和水月之景,进一步强化了山间的幽静氛围。 颈联“物与黄昏静,人随白日流”,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。在这里,“物”和“人”分别代表自然和人类,诗人通过描绘黄昏的静谧和白日的自由流动,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。这一联寓意深刻,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,也表达了对自由、宁静生活的向往。 尾联“一椽堪送老,何必仲宣楼”,诗人以感慨作结,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。“一椽”在这里象征着简朴、宁静的生活,“仲宣楼”则是三国时名士王粲的居所,常被用来代指文人雅士的归隐之所。诗人认为,在这里度过晚年,享受宁静的生活,比在繁华的城市中追求名利更为重要。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亭子和竹林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,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流露出淡泊名利、追求宁静的精神追求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隐映孤亭小,回环万竹幽。
水声喧暗谷,月影淡高秋。
物与黄昏静,人随白日流。
一椽堪送老,何必仲宣楼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隐映

    读音:yǐn yìng

    繁体字:隱映

    意思:(隐映,隐映)

     1.犹掩映。
      ▶南朝·齐·丘巨源《咏七宝扇》:“拂眄迎娇意,隐映含歌人。”
      ▶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•滦阳消夏录三》:“庭菊盛开,

  • 回环

    读音:huí huán

    繁体字:回環

    英语:winding; winding encirclement

    意思:(参见回环,迴环)

    解释:曲折环绕溪水~。

  • 孤亭

    读音:gū tíng

    繁体字:孤亭

    意思:孤立的亭子。
      ▶宋·梅尧臣《会胜院沃洲亭》诗:“孤亭一入野气深,松上藤萝篱上葛。”
      ▶宋·朱熹《再用韵题翠壁》:“孤亭一目尽天涯,俯瞰烟村八九家。”
      ▶金·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