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舟次江浒》 客思夜通千里梦,钟声不散五更愁。

客思夜通千里梦,钟声不散五更愁。

意思:客人想在夜里与千里之外的梦,钟声不散五更愁。

出自作者[明]王微的《舟次江浒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一叶浮空无尽头,寒云风切水西流》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远的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。 首句“一叶浮空无尽头,寒云风切水西流”便以一种简洁明快的意象,描绘出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,落叶在风中飘摇,无边无际,似乎永无尽头,寒云在风中流动,宛如流水一般向西流去,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之感。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,表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,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无奈。 “蒹葭月里村村杵,蟋蟀霜中处处秋”两句,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秋天的氛围,蒹葭在月光下摇曳,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个村庄的孤独和寂寥,蟋蟀在霜中鸣叫,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。这两句诗以视觉和听觉的描写,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,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之感。 “客思夜通千里梦,钟声不散五更愁”两句,则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景色延伸到人生体验,夜里的思乡之情可以穿越千里传到梦里,钟声在五更时分也无法散去,让人更加愁苦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深感慨,既有对家乡的思念,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。 最后,“孤踪何地堪相托,漠漠荒烟一钓舟”两句,诗人以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结尾,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反思。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解脱和安慰,而钓舟上的漠漠荒烟,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秋日景象为背景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,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、生命短暂、人生迷茫和孤独无奈的深深感慨。诗人的语言优美,意象生动,情感深沉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一叶浮空无尽头,寒云风切水西流。
蒹葭月里村村杵,蟋蟀霜中处处秋。
客思夜通千里梦,钟声不散五更愁。
孤踪何地堪相托,漠漠荒烟一钓舟。
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
王微(1600-1647)字修微,小字王冠,称草衣道人,明末扬州人,江南名妓。

王微一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:第一阶段是1600-1623年之间。前期王微浪迹西湖,与名士初结交;1616年以前,王微常常“扁舟载书,往来吴会间”,因而“所与游,皆胜流名士”。所谓名士主要有汪然明、潘之恒、王晋公、董其昌等人。与汪然明的交往使王微逐渐为名士所知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五更

    读音:wǔ gēng

    繁体字:五更

    英语:just before dawn

    意思:
     1.古代乡官名。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。
      ▶《魏书•尉元传》:“卿以七十之龄,可充五更之选。”详“

  • 千里

    读音:qiān lǐ

    繁体字:千裏

    英语:a thousand li;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

    意思: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僖公三十二年

  • 客思

    读音:kè sī

    繁体字:客思

    意思:客中游子的思绪。
      ▶唐·陈子昂《白帝城怀古》诗:“古木生云际,孤帆出雾中。
      ▶川途去无限,客思坐何穷。”
      ▶前蜀·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》:“祸乱天心厌,流离客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