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张朴翁归盩厔》 清秋此高兴,琴酒问同谁。

清秋此高兴,琴酒问同谁。

意思:清秋这高兴,琴酒问同谁。

出自作者[宋]文同的《送张朴翁归盩厔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一觉落天梦,遂吟招隐诗》,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。接下来,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。 首先,从整体上看,这首诗的用词和韵脚都十分讲究,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功底深厚。同时,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十分丰富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。 第一句“一觉落天梦,遂吟招隐诗”,通过“一觉落天梦”这个词语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而“招隐诗”则表明诗人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隐居。 第二句“携家异乡去,变服散人为”,诗人表达了自己为了追求隐居生活而离开家乡,改变自己的形象和身份,成为了一个散人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生活的追求。 第三句“郿坞云开后,圭峰月上时”,诗人通过描述郿坞和圭峰两个地名,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。同时,也暗示了自己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。 最后一句“清秋此高兴,琴酒问同谁”,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清秋时节,与琴酒为伴,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隐居的快乐和自由。但是,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,因为没有人能够陪伴自己一起隐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寂寞。但是,诗人并没有放弃追求自由和独立生活的信念,而是通过琴酒为伴的方式寻找心灵的寄托和安慰。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一觉落天梦,遂吟招隐诗。
携家异乡去,变服散人为。
郿坞云开后,圭峰月上时。
清秋此高兴,琴酒问同谁。
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
文同(1018~1079年),字与可,号笑笑居士、笑笑先生,人称石室先生。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(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)人。著名画家、诗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进士,迁太常博士、集贤校理,历官邛州、大邑、陵州、洋州(今陕西洋县)等知州或知县。元丰初年,文同赴湖州(今浙江吴兴)就任,世人称文湖州。元丰二年(1079)正月二十日,文同在陈州(今河南省淮阳县)病逝,未到任而卒,享年61岁。他与苏轼是表兄弟,以学名世,擅诗文书画,深为文彦博、司马光等人赞许,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清秋

    读音:qīng qiū

    繁体字:清秋

    意思:明凈爽朗的秋天。
      ▶晋·殷仲文《南州桓公九井作》诗:“独有清秋日,能使高兴尽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宿府》诗:“清秋幕府井梧寒,独宿江城蜡炬残。”
      ▶清·吴谦牧

  • 高兴

    读音:gāo xìng

    繁体字:高興

    短语:悦 喜 先睹为快 怡 喜欢 兴冲冲 喜冲冲 欢 快 如获至宝 乐 怡然 喜洋洋 欣然 喜滋滋 称快 欣 愉悦 乐意

    英语:happy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