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三月三日上忠襄坟,因之行散,得十绝句》 最苦相逢无处避,天禧寺及雨花台。

最苦相逢无处避,天禧寺及雨花台。

意思:最苦相逢无处躲避,天禧寺和雨花台。

出自作者[宋]杨万里的《三月三日上忠襄坟,因之行散,得十绝句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游人不是上坟回,便是清湍褉事来。
最苦相逢无处避,天禧寺及雨花台。》,它是一首描绘了游人频繁出没的场景,以及他们在特定地点——天禧寺和雨花台——相遇的情景。 首句“游人不是上坟回”描绘了游人的频繁,他们并非只是为了祭扫而去,更多的是为了游玩。这句诗通过描绘游人的目的并非单一,展现了诗中所述的场景的热闹和繁华。 “便是清湍褉事来”一句,进一步描绘了游人的活动,他们多半是为了清湍禊事而来。清湍禊事,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,人们会在水边祓濯,祈求消除不吉。这里,诗人通过描绘这一风俗活动,展现了游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。 “最苦相逢无处避,天禧寺及雨花台”这两句诗则描绘了游人与天禧寺和雨花台相遇的情景。这里的“相逢”并非偶然的相遇,而是指游人众多的地方。而“无处避”则表达了这些地方人满为患的情景,使得游人在这里很难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游人的频繁出没,以及他们在特定地点——天禧寺和雨花台——相遇的情景,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热闹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,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,引人深思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游人不是上坟回,便是清湍褉事来。
最苦相逢无处避,天禧寺及雨花台。
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—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汉族江右民系,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大臣,著名文学家、爱国诗人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“南宋四大家”(又作“中兴四大诗人”)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

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,杨万里登进士第,历仕宋高宗、孝宗、光宗、宁宗四朝,曾任知奉新县、国子博士、广东提点刑狱、太子侍读、秘书监等职,官至宝谟阁直学士,封庐陵郡开国侯。开禧二年(1206年),杨万里病逝,年八十。获赠光禄大夫,谥号“文节”。

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雨花台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江苏 名胜,在 南京市 中华门 外。平顶低丘,原称 聚宝山 。多石英质卵石,晶莹圆润,并有 雨花泉 等。相传 梁武帝 时 云光法师 在此讲经,感动诸天雨花,花坠为石,故称。解放前,国民党反动集团在此屠杀革命志士。解放后,辟为烈土陵园,建有烈土纪念碑与陈列馆。 宋 周应合 《建康志·台观》:“ 雨花臺 在城南三里,据冈阜最高处,俯瞰城闉

  • 雨花

    读音:yǔ huā

    繁体字:雨花

    意思:I

     1.雨中的花。
       ▶唐·李绅《真娘墓》诗:“愁态自随风烛灭,爱心难逐雨花轻。”
       ▶前蜀·韦庄《江南送李明府入关》诗:“雨花烟柳傍江村,流落天涯酒

  • 相逢

    读音:xiāng féng

    繁体字:相逢

    短语: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

    英语:come across

    意思:彼此遇见;会见。
      ▶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跳

  • 无处

    读音:wú chǔ

    繁体字:無處

    意思:(无处,无处)
    I

     1.无所处。谓没有处置的理由。
       ▶《孟子•公孙丑下》:“若于齐,则未有处也。无处而餽之,是货之也。”
       ▶赵岐注:“我在

  • 花台

    解释

    花台 huātái

    [parterre] 种有花的台子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四周砌以砖石的种花的土台子。 隋 江总 《摄山栖霞寺碑》:“昔宝海梵志,睡覩花臺,智猛比丘,行逢影窟。” 唐 宋之问 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