庭前柏树手摩挲,世寿宁如僧腊多。
意思:庭前柏树手抚摸,世寿宁像和尚腊多。
出自作者[明]祝允明的《赠楞伽院老僧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描绘了庭前柏树的形象,表达了对僧人长寿的赞美,以及对与僧人相伴的物品的欣赏。
首句“庭前柏树手摩挲”,诗人以手摩挲庭前柏树,这一动作既表现了柏树的古老,也暗示了诗人对僧人的尊敬和敬仰。柏树作为僧人长年累月修行生活的象征,给人一种庄重、肃穆的感觉。
“世寿宁如僧腊多”一句,诗人以反问的语气,表达了对僧人长寿的赞美。在佛教中,僧腊指的是僧人受戒后的年数,是衡量僧人修行成就的重要标准。因此,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成果的肯定和赞赏。
“何物与师相伴住,楞伽山色石湖波”两句,诗人以楞伽山色和石湖波来比喻与僧人相伴的物品,表达了对与僧人相伴物品的欣赏。其中,“楞伽山”是佛教经典《楞伽经》中的地名,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神秘;“石湖波”则描绘了石湖的美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。
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,意象丰富,通过对庭前柏树、楞伽山色、石湖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长寿和修行成果的赞美,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、淡泊生活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