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赠楞伽院老僧》 庭前柏树手摩挲,世寿宁如僧腊多。

庭前柏树手摩挲,世寿宁如僧腊多。

意思:庭前柏树手抚摸,世寿宁像和尚腊多。

出自作者[明]祝允明的《赠楞伽院老僧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,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描绘了庭前柏树的形象,表达了对僧人长寿的赞美,以及对与僧人相伴的物品的欣赏。 首句“庭前柏树手摩挲”,诗人以手摩挲庭前柏树,这一动作既表现了柏树的古老,也暗示了诗人对僧人的尊敬和敬仰。柏树作为僧人长年累月修行生活的象征,给人一种庄重、肃穆的感觉。 “世寿宁如僧腊多”一句,诗人以反问的语气,表达了对僧人长寿的赞美。在佛教中,僧腊指的是僧人受戒后的年数,是衡量僧人修行成就的重要标准。因此,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成果的肯定和赞赏。 “何物与师相伴住,楞伽山色石湖波”两句,诗人以楞伽山色和石湖波来比喻与僧人相伴的物品,表达了对与僧人相伴物品的欣赏。其中,“楞伽山”是佛教经典《楞伽经》中的地名,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神秘;“石湖波”则描绘了石湖的美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,意象丰富,通过对庭前柏树、楞伽山色、石湖波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僧人长寿和修行成果的赞美,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、淡泊生活的追求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庭前柏树手摩挲,世寿宁如僧腊多。
何物与师相伴住,楞伽山色石湖波。
作者介绍
祝允明(1461年1月17日-1527年1月28日),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。他因为右手有六根手指而自号“枝山”,被誉为“枝指生”。祝允明的家族学问渊源,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,但七次会试都未能中选。他的诗文作品不多,但却写得优美精致,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。祝允明最著名的成就是书法方面,尤以狂草书法著称,被誉为“祝枝山的字,唐伯虎的画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世寿

    读音:shì shòu

    繁体字:世壽

    意思:(世寿,世寿)
    佛教谓僧尼的实际年寿为“世寿”,以别于“僧腊”(受戒后的年岁)。
      ▶明·宋濂《妙果禅师塔铭》:“世寿七十有三,僧腊五十有三。闻师之殁,缁素无不哀恸。”

  • 摩挲

    读音:mā sā

    繁体字:摩挲

    短语:抚摸 爱抚

    英语:caress

    意思:亦作“摩莎”。亦作“摩娑”。
     
     1.沙汀《淘金记》二十:“她沉默下来,欣赏似地摩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