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早蝉》 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。

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。

意思:六月初七日,上游蝉开始鸣叫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早蝉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》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,它以蝉鸣为引子,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年华流逝的感慨。 首联“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。石楠深叶里,薄暮两三声。”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初夏傍晚江边石楠树下的蝉鸣。薄暮时分,两三声蝉鸣从石楠深叶中传出,如泣如诉,引人深思。这里,诗人以蝉鸣为引子,巧妙地引入了自己的情感。 颔联“一催衰鬓色,再动故园情。”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园的思念。蝉声不仅催人衰老,更能引发故园之思,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故园深深的怀念之情。 颈联“西风殊未起,秋思先秋生。”这里诗人以西风为引子,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愁思。虽然此时西风还没有起,但秋思已经先秋而生,这种对秋天的敏感,正是诗人内心愁苦的反映。 尾联“忆昔在东掖,宫槐花下听。”诗人回忆起在东掖时的美好时光,那时他们可以在宫槐花下聆听蝉鸣,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希望。这一对比,更加凸显了现在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蝉鸣为引子,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年华流逝的感慨。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,读来令人感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。
石楠深叶里,薄暮两三声。
一催衰鬓色,再动故园情。
西风殊未起,秋思先秋生。
忆昔在东掖,宫槐花下听。
今朝无限思,云树绕湓城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江头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江边,江岸。 隋炀帝 《凤艒歌》:“三月三日向江头,正见鲤鱼波上游。” 唐 姚合 《送林使君赴邵州》诗:“江头斑竹寻应遍,洞里丹砂自採还。” 元 沉禧 《一枝花·咏雪景》套曲:“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,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。” 苏曼殊 《碎簪记》:“又明日为十八日,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。”

    读音:jiā

  • 六月

    读音:liù yuè

    繁体字:六月

    英语:June

    意思:《诗•小雅》篇名。序云:“《六月》,宣王北伐也。”
      ▶《国语•晋语四》:“秦伯赋《六月》。”
      ▶韦昭注:“《六月》,道尹吉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