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闺词(二首)》 剔却灯花蕊,从教污翠钿。

剔却灯花蕊,从教污翠钿。

意思:剔除了灯花蕊,从教污翠钿。

出自作者[明]刘基的《闺词(二首)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闺中思妇等待归人的诗。诗中的女主人公剔去灯花,却因误以为喜讯而几次空欢喜,以至于彻夜难眠,表现了她内心的焦虑和期盼。 首句“剔却灯花蕊”描绘了女主人公为了等待归人,深夜不眠,剔去灯花的情景,表现出她的孤独和期盼。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漫长。 次句“从教污翠钿”进一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焦虑和无奈,她任凭翠钿被灯油污染,也无心去整理,只因心中全是对归人的思念和期盼。 “几回虚报喜”一句,则写出了女主人公因误投而几次空欢喜的情境,进一步表现了她的思念之深和等待之苦。 最后一句“误妾不成眠”直接点明了女主人公因误报而难以入眠的情景,以她的失眠来突显她的思念之切和等待之焦灼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思妇的内心世界,通过剔灯花、误报喜等细节,生动地表现出她的孤独、焦虑和无奈,让人感受到她对归人的深深思念和期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剔却灯花蕊,从教污翠钿。
几回虚报喜,误妾不成眠。
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
刘基(1311年7月1日-1375年5月16日),汉族,字伯温,处州青田县南田乡(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)人,故称刘青田,元末明初军事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,明朝开国元勋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封诚意伯,故又称刘诚意。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,谥号文成,后人称他刘文成、文成公。

元至顺间举进士。博通经史,尤精象纬之学,时人比之诸葛亮。至正十九年(1359),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,礼聘而至。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,倍受宠信。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、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。吴元年(1367)为太史令,进《戊申大统历》。奏请立法定制,以止滥杀。

朱元璋即皇帝位后,他奏请设立军卫法,又请肃正纪纲。尝谏止建都于凤阳。洪武三年(1370)十一月封诚意伯,岁禄240石。四年,赐归。刘基居乡隐形韬迹,惟饮酒弈棋,口不言功。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。入京谢罪,留京不敢归,以忧愤疾作,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。八年,遣使护归,居一月而卒。刘基精通天文、兵法、数理等,尤以诗文见长。诗文古朴雄放,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、同情民间疾苦之作。著作均收入《诚意伯文集》。

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,论天下安危,义形于色,遇急难,勇气奋发,计划立定,人莫能测。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:“吾之子房也。”在文学史上,刘基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山刘伯温;前朝军师诸葛亮,后朝军师刘伯温”的说法。他以神机妙算、运筹帷幄著称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从教

    读音:cóng jiào

    繁体字:從教

    意思:(从教,从教)

     1.听从教导。
      ▶《韩非子•诡使》:“无二心私学,听吏从教者,则谓之陋。”
     
     2.指信教的人;教徒。
      ▶清·

  • 花蕊

    引用解释

    亦作“ 花蘂 ”。 1.花的雄蕊和雌蕊的统称。 南朝 梁 何思澄 《奉和湘东王教班婕妤》:“虚殿帘帷静,闲阶花蕊香。” 唐 孟浩然 《夏日辨玉法师茅斋》诗:“物华皆可翫,花蘂四时芳。” 唐 李商隐 《春日》诗:“蝶衔花蕊蜂衔粉,共助青楼一日忙。”

    2.含苞未放的花,花蕾。 唐 杜甫 《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》诗:“鬢毛垂领

  • 灯花

    读音:dēng huā

    繁体字:燈花

    短语:磷光 激光 冷光 北极光 火光 极光 闪光 南极光 微光 荧光 逆光 可见光 反光 烛光 霞光 弧光

    英语:snuff

  • 翠钿

    读音:cuì diàn

    繁体字:翠鈿

    意思:(翠钿,翠钿)

     1.用翠玉制成的首饰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武帝《西洲曲》:“树下即门前,门中露翠钿。”
      ▶宋·贺铸《菩萨蛮》词:“帘下小凭肩,与人双翠钿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