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又借韵小行》 杖屦寻诗问所由,一天划木叶知秋。

杖屦寻诗问所由,一天划木叶知秋。

意思:杖鞋寻诗询问缘由,一天划过树叶知道秋天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过的《又借韵小行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杖屦寻诗问所由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抒发诗人内心感受的诗篇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。 首句“杖屦寻诗问所由”中,“杖屦”指的是诗人手执手杖、脚穿麻鞋,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游山玩水的典型装扮。“寻诗”和“问所由”则分别展现了诗人的文艺气质和对生活的探索精神,他不仅在寻找诗歌的灵感,也在探寻生活的意义和真相。 “一天划木叶知秋”描绘了诗人划着木叶舟,在蓝天白云下划水,感受秋天的凉意。这里的“一天”既指广阔的天空,也指诗人开阔的胸怀;“木叶”则象征着秋天的落叶,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:人生如落叶,短暂而美丽。 “天低云淡村村好,雨过山深物物幽”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云淡天低、雨后山深的环境中,看到了每个事物都显得如此幽美和宁静。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环境的描绘,也有对生活环境的赞美。 “斑驳岩头苔藓湿,钩辀树尾鸟声柔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看到的细节:岩头苔藓斑驳,树尾鸟声柔和。这些细节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真实和生动,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关注。 最后,“眼前不见市朝事,始笑从前利禄谋”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市朝尘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。他开始嘲笑从前追求名利的生活,表达了对自由、宁静生活的向往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,以及对名利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。这种情感表达,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,也反映了他在面对世俗纷扰时的内心世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杖屦寻诗问所由,一天划木叶知秋。
天低云淡村村好,雨过山深物物幽。
斑驳岩头苔藓湿,钩辀树尾鸟声柔。
眼前不见市朝事,始笑从前利禄谋。
作者介绍
刘过(1154~1206)南宋文学家,字改之,号龙洲道人。吉州太和(今江西泰和县)人,长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,去世于江苏昆山,今其墓尚在。四次应举不中,流落江湖间,布衣终身。曾为陆游、辛弃疾所赏,亦与陈亮、岳珂友善。词风与辛弃疾相近,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,与刘克庄、刘辰翁享有“辛派三刘”之誉,又与刘仙伦合称为“庐陵二布衣”。有《龙洲集》、《龙洲词》、明毛晋汲古阁《龙洲道人诗集》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寻诗

    读音:xún shī

    繁体字:尋詩

    意思:(寻诗,寻诗)
    寻觅诗句。
      ▶宋·陈与义《寻诗两绝句》之一:“无人画出陈居士,亭角寻诗满袖风。”
      ▶明·高启《次张仲和春日漫兴》:“独骑款段寻诗去,懒逐看花众少

  • 木叶

    读音:mù yè

    繁体字:木葉

    意思:(木叶,木叶)
    树叶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九歌•湘夫人》: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”
      ▶《晋书•儒林传•董景道》:“永平中,知天下将乱,隐于商洛山,衣木叶,食树果。”

  • 杖屦

    读音:zhàng jù

    繁体字:杖屨

    意思:(杖屦,杖屦)

     1.手杖与鞋子。古礼,五十岁老人可扶杖;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,为尊敬长辈,长者可先入室,后脱鞋。
      ▶《礼记•曲礼上》:“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