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病怀》 鬓发萧萧昼不冠,他乡风物若为看。

鬓发萧萧昼不冠,他乡风物若为看。

意思:鬓发萧萧白天不戴帽子,其他乡风物若为看。

出自作者[明]谢榛的《病怀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生动而深情的诗,充满了对乡土、亲情和生活的深深热爱。诗人以自我描绘的方式,展示了他乡的生活风貌,同时也透露出对家乡和旧日生活的深深怀念。 首联“鬓发萧萧昼不冠,他乡风物若为看。”描绘了诗人在他乡的生活状态,白发苍苍,白天也不戴冠,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在他乡的生活并不如意,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他乡风物的观察和感受。 颔联“花庭晒药日将午,茅屋烹茶春尚寒。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,他在花庭中晒药,在茅屋里烹茶,而春天的气息仍然带着寒意。这些细腻的描绘,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和他的生活环境。 颈联“久别亲朋谁问病,深怜儿女自加餐。”诗人表达了久别家乡,远离亲朋的孤独和苦闷,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儿女的深深怜爱,尽管自己处境艰难,但仍然希望儿女能够多加餐饭,健康成长。 尾联“是非高枕浮云过,遥忆西河旧钓竿。”诗人以高枕浮云的形象,表达了对于是非纷争的淡然态度,同时也遥忆起家乡的西河和旧日的钓竿,流露出对家乡和旧日生活的深深怀念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,展现了诗人在他乡的生活风貌和他对家乡、亲情的深深怀念,引人深思,感人至深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鬓发萧萧昼不冠,他乡风物若为看。
花庭晒药日将午,茅屋烹茶春尚寒。
久别亲朋谁问病,深怜儿女自加餐。
是非高枕浮云过,遥忆西河旧钓竿。
作者介绍
谢榛(1495~1575)明代布衣诗人。字茂秦,号四溟山人、脱屣山人,山东临清人。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,流传颇广,后折节读书,刻意为歌诗,以声律有闻于时。嘉靖间,挟诗卷游京师,与李攀龙、王世贞等结诗社,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倡导为诗摹拟盛唐,主张“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,熟读之以夺神气,歌咏之以求声调,玩味之以裒精华。”后为李攀龙排斥,削名“七子”之外,客游诸藩王间,以布衣终其身。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,功力深厚,句响字稳,谢榛诗文,著有《四溟集》共24卷,一说10卷,《四溟诗话》(亦题《诗家直说》)共4卷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鬓发

    读音:bìn fà

    繁体字:鬢發

    短语:鬓 鬓角

    英语:hair on the temples

    详细释义:鬓角的头发。三国演义?第五十四回:『玄德曰:「吾年已

  • 风物

    读音:fēng wù

    繁体字:風物

    英语:scenery

    意思:(风物,风物)

     1.风光景物。
      ▶晋·陶潜《游斜川》诗序:“天气澄和,风物闲美。”
      ▶宋·张昇《

  • 萧萧

    读音:xiāo xiāo

    繁体字:蕭蕭

    短语:簌簌

    英语:rustle

    意思:(萧萧,萧萧)

     1.象声词。常形容马叫声、风雨声、流水声、草木摇落声、乐器声等。

  • 乡风

    读音:xiàng fēng

    繁体字:鄉風

    意思:(乡风,乡风)
    I
    乡里的风俗;地方风俗。
       ▶宋·苏轼《馈岁》诗:“亦欲举乡风,独唱无人和。”
       ▶清·查初白《除夕恩赐羊鹿》诗:“乡风未敢分僚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