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秋夕书怀》 穷通休问巢莲骨,大抵无徒是至清。

穷通休问巢莲骨,大抵无徒是至清。

意思:穷通休问巢莲花骨,大概没有人是至清。

出自作者[宋]寇准的《秋夕书怀》

全文赏析

官路时风渐识情,一悲前计远愁生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,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未来的忧虑。诗人通过描述“时风渐识情”的官场生活,表达了对人情世态的深刻认识和无奈之情。接着,“一悲前计远愁生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,这种情感深深地困扰着他。 深秋寒气侵灯影,半夜疏林起雨声。 这两句诗描绘了深秋的夜晚,寒气侵入了灯影之中,半夜时分,疏林中的树叶在雨声中摇曳。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凄凉、孤寂的感觉,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 县印终年拘吏役,烟蓑何日避浮名。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。诗人认为自己终年为官职所束缚,无法摆脱世俗的名利之争。他渴望有一天能够穿上蓑衣,远离官场,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。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。 穷通休问巢莲骨,大抵无徒是至清。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。诗人认为穷困或富裕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。他强调“无徒”的重要性,即不要被世俗的名利之争所困扰,保持自己的本心和至清的品质。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的态度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,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官路时风渐识情,一悲前计远愁生。
深秋寒气侵灯影,半夜疏林起雨声。
县印终年拘吏役,烟蓑何日避浮名。
穷通休问巢莲骨,大抵无徒是至清。
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
寇凖(961年—1023年10月24日),字平仲,汉族,华州下邽(今陕西渭南)人。北宋政治家﹑诗人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进士,授大理评事、知归州巴东县,改大名府成安县。累迁殿中丞、通判郓州。召试学士院,授右正言、直史馆,为三司度支推官、转盐铁判官。历同知枢密院事、参知政事。后两度入相,一任枢密使,出为使相。乾兴元年(1022年)数被贬谪,终雷州司户参军。天圣元年(1023年),病逝于雷州。

皇佑四年(1053年),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,谥“忠愍”,复爵“莱国公”,追赠中书令,仁宗亲篆其首曰“旌忠”。故后人多称“寇忠愍”或“寇莱公”。寇准善诗能文,七绝尤有韵味,有《寇忠愍诗集》三卷传世。与白居易、张仁愿并称渭南“三贤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至清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过于清澈;极其清澈。 汉 东方朔 《答客难》: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 唐 刘长卿 《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》诗:“俗变人难理,江传水至清。”

    2.谓上升到天庭。清,太清,指天庭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超无为以至清兮,与泰初而为邻。” 王逸 注:“登天庭也。”一说,至清,谓“俟时之清”。见 清 王夫之 《楚辞通释》

  • 大抵

    读音:dà dǐ

    繁体字:大抵

    短语:大多 大半 多 基本上

    英语:in the main

    意思:
     1.大都,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太史公自

  • 穷通

    读音:qióng tōng

    繁体字:窮通

    意思:(穷通,穷通)

     1.困厄与显达。
      ▶《庄子•让王》:“古之得道者,穷亦乐,通亦乐,所乐非穷通也;道德于此,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。”
      ▶《吕氏

  • 休问

    读音:xiū wèn

    繁体字:休問

    意思:(休问,休问)

     1.佳讯。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蜀志•许靖传》:“既济南海,与领守儿孝德相见,知足下忠义奋发,整饬元戎,西迎大驾,巡省中岳。承此休问,且悲且喜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