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》 劝农使者不汝容,因君作诗先自劾。

劝农使者不汝容,因君作诗先自劾。

意思:劝农使的不相容,通过你写的诗先自责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久旱逢雨的景象,通过对农田的描绘,表达了农民对雨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。同时,诗人也借此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和批评。 首句“高田生黄埃,下田生苍耳”描绘了旱灾下的农田景象,高处的田地干旱得尘土飞扬,低处的田地则长满了苍耳,显示了农田的荒凉和艰辛。诗人借此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奈。 接着,“蛟龙睡足亦解惭,二麦枯时雨如洗”一句,以蛟龙喻指统治者,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无视民生疾苦的不满。同时,“二麦枯时雨如洗”也表现了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。 然后,“试上城南望城北,际天菽粟青成堆”一句,描绘了雨水带来的丰收景象,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农田一片青葱的景象,传达出农民对丰收的期盼。 “饥火烧肠作牛吼,不知待得秋成否”一句,则表现了农民对饥饿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,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,将农民的苦难生动地展现出来。 最后,“今朝一雨聊自赎,龙神社鬼各言功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雨的喜悦和对神龙的感谢,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,暗示着统治者应该关注民生疾苦,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功绩。 整首诗语言生动,形象鲜明,通过描绘农田景象和农民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批判性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高田生黄埃,下田生苍耳。
苍耳亦已无,更问麦有几。
蛟龙睡足亦解惭,二麦枯时雨如洗。
不知雨従何处来,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。
试上城南望城北,际天菽粟青成堆。
饥火烧肠作牛吼,不知待得秋成否。
半年不雨坐龙慵,共怨天公不怨龙。
今朝一雨聊自赎,龙神社鬼各言功。
无功日盗太仓谷,嗟我与龙同此责。
劝农使者不汝容,因君作诗先自劾。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使者

    读音:shǐ zhě

    繁体字:使者

    短语:大使 行李 使 行使

    英语:emissary

    意思:I
    使唤之人;僕从,佣工。
       ▶《礼记•投壶》:“司射、庭

  • 劝农

    读音:quàn nóng

    繁体字:勸農

    意思:(劝农,劝农)

     1.鼓励农耕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孝文本纪》:“农,天下之本,务莫大焉。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,是为本末者毋以异,其于劝农之道未备。”
      

  • 自劾

    读音:zì hé

    繁体字:自劾

    意思:检举自己的过失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王嘉传》:“臣谨封上诏书,不敢露见,非爱死而不自法,恐天下闻之,故不敢自劾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•杜子春》:“子春既归,愧其忘誓。复自劾以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