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灯夕二首》 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。

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。

意思:为什么曾经晚上夺昆仑山隘,真为你高奏凯歌声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灯夕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,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达了对历史、文化、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本子流传自柳荣,着行线彩斗鲜明”,描绘了一个色彩鲜艳的“本子”(可能指的是一种戏剧脚本或故事书),从柳荣流传下来,上面描绘的图案和色彩都十分鲜明。这里的柳荣可能是一个文化或艺术中心,代表着某种传统的源头。 “似从傀儡家传出,又说熙河帅教成”,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个“本子”的历史和来源。它可能是一个傀儡戏的剧本,熙河帅可能是指在熙河地区(今甘肃兰州一带)的军事长官,他们可能用这个剧本进行教育或娱乐。 “边地烽烟差向里,中州灯火尚承平”,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深思考。一方面,边境烽烟四起,暗示着战争的残酷;另一方面,中州的灯火依然明亮,象征着和平与繁荣。这种对比展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和平的可贵。 “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”,最后两句诗以一个生动的想象结尾,诗人想象着在夜晚,人们为了国家的胜利而奋勇夺取昆崙隘(可能是一个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点),他们的行动和欢呼声就像是为君王奏响凯歌声。这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,展示了战争与和平、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同时也赞美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们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本子流传自柳荣,着行线彩斗鲜明。
似从傀儡家传出,又说熙河帅教成。
边地烽烟差向里,中州灯火尚承平。
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。
作者介绍
刘克庄(1187年9月3日—1269年3月3日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福建省莆田市人。南宋豪放派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

初为靖安主簿,后长期游幕于江、浙、闽、广等地。诗属江湖诗派,作品数量丰富,内容开阔,多言谈时政,反映民生之作,早年学晚唐体,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。词深受辛弃疾影响,多豪放之作,散文化、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。

作品收录在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中。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,侯体健《刘克庄的文学世界》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,探索精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奏凯

    读音:zòu kǎi

    繁体字:奏凱

    短语:百战百胜 大捷 哀兵必胜 获胜 胜利 制胜 捷 凯 得胜 胜 旗开得胜 凯旋 战胜 告捷 奏捷 出奇制胜 赢 取胜

    英语:win vict

  • 君王

    读音:jūn wáng

    繁体字:君王

    英语:royalty

    意思:
     1.古称天子或诸侯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小雅•斯干》:“朱芾斯皇,室家君王。”
      ▶郑玄笺:“室家,一家之内。

  • 何尝

    读音:hé cháng

    繁体字:何嘗

    英语:ever so

    意思:(何尝,何尝)
    亦作“何常”。
     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日者列传》:“自古受命而王,王者之兴

  • 凯声

    读音:kǎi shēng

    繁体字:凱聲

    意思:(凯声,凯声)
    胜利的乐歌声。
      ▶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•奏凯》:“坐整龙骧开虎帐,平鼠寝易如翻掌。云高太甲映明堂,行见凯声欢畅。”

    解释: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