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。
意思:为什么曾经晚上夺昆仑山隘,真为你高奏凯歌声。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灯夕二首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,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达了对历史、文化、战争和和平的深刻思考。
首先,诗的开头“本子流传自柳荣,着行线彩斗鲜明”,描绘了一个色彩鲜艳的“本子”(可能指的是一种戏剧脚本或故事书),从柳荣流传下来,上面描绘的图案和色彩都十分鲜明。这里的柳荣可能是一个文化或艺术中心,代表着某种传统的源头。
“似从傀儡家传出,又说熙河帅教成”,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个“本子”的历史和来源。它可能是一个傀儡戏的剧本,熙河帅可能是指在熙河地区(今甘肃兰州一带)的军事长官,他们可能用这个剧本进行教育或娱乐。
“边地烽烟差向里,中州灯火尚承平”,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深思考。一方面,边境烽烟四起,暗示着战争的残酷;另一方面,中州的灯火依然明亮,象征着和平与繁荣。这种对比展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和平的可贵。
“何尝夜夺崑崙隘,真为君王奏凯声”,最后两句诗以一个生动的想象结尾,诗人想象着在夜晚,人们为了国家的胜利而奋勇夺取昆崙隘(可能是一个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点),他们的行动和欢呼声就像是为君王奏响凯歌声。这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,展示了战争与和平、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。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,同时也赞美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人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