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二王后-明祖宗之意也》 欲令嗣位守文君,亡国子孙取为戒。

欲令嗣位守文君,亡国子孙取为戒。

意思:想让继位遵守文君,国家作为告诫子孙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二王后-明祖宗之意也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赞扬开国功臣的诗,通过对介公酅公的描述,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。 首先,诗中提到了二王后,即介公酅公是周武王、隋文帝的后代,他们作为国宾的身份出现在诗中。这表明了他们的贵族身份和地位。接着,诗人引用了古人的话,指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,而是所有人的天下。这表明了诗人对权力的理解,认为权力应该为所有人服务,而不是一个人的私产。 接下来,诗人描述了周亡天下后,天下传给了隋人,隋人又失之唐得之的历史过程。这表明了唐朝的兴起和繁荣离不开前朝的遗留遗产。在唐朝兴盛的十叶年间,介公酅公世世代代担任客位,参与朝享等重要仪式。这表明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。 最后,诗人强调了明堂太庙朝享时的礼仪制度的重要性。这些礼仪制度不仅是为了兴灭国、继绝世,更是为了教导未来的君主如何守文治国。诗人希望亡国子孙能够从中吸取教训,以此为戒。 整首诗表达了对开国功臣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强调了礼仪制度的重要性。通过描述介公酅公的地位和作用,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尊重和赞美之情。同时,诗人也借此诗提醒世人,要珍惜前人的遗留遗产,以此为鉴,更好地治理国家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二王后,彼何人,介公酅公为国宾,周武隋文之子孙。
古人有言天下者,非是一人之天下。
周亡天下传于隋,隋人失之唐得之。
唐兴十叶岁二百,介公酅公世为客。
明堂太庙朝享时,引居宾位备威仪。
备威仪,助郊祭,高祖太宗之遗制。
不独兴灭国,不独继绝世。
欲令嗣位守文君,亡国子孙取为戒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文君

    读音:wén jūn

    繁体字:文君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周文王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张衡<思玄赋>》:“文君为我端蓍兮,利飞遁以保名。”旧注:“文君,文王也。”
      ▶宋·孔平仲《孔氏杂说》:“文王可以为文君。”

  • 亡国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亡失国家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 晋献公 之丧,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,且曰:‘寡人闻之,亡国恒於斯,得国恒於斯。’” 孔颖达 疏:“言寡人闻前古以来,失亡其国,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;得其国家,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“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, 胡亥 、 赵高 隐而不发,卒害 扶苏 ,以至亡国。” 宋 苏轼 《

  • 子孙

    读音:zǐ sūn

    繁体字:子孫

    短语:苗裔 裔 后 嗣 后嗣 胄 后人 子代 后生

    英语:posterity

    意思:(子孙,子孙)

     1.儿子

  • 嗣位

    读音:sì wèi

    繁体字:嗣位

    英语:succeed to the throne

    意思:继承君位。
      ▶《书•舜典序》:“虞舜侧微,尧闻之聪明,将使嗣位。”
      ▶孔传:“嗣,继也。”

  • 守文

    读音:shǒu wén

    繁体字:守文

    意思:
     1.本谓遵循文王法度。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。
      ▶《公羊传•文公九年》:“继文王之体,守文王之法度。”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外戚世家》:“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,非

  • 国子

    读音:guó zǐ

    繁体字:國子

    意思:(国子,国子)

     1.公卿大夫的子弟。
      ▶《周礼•地官•师氏》:“以三德教国子。”
      ▶郑玄注:“国子,公卿大夫之子弟。”
      ▶《汉书•礼乐志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