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归田乐》 一枝梅最好,至今忆。

一枝梅最好,至今忆。

意思:一枝梅最喜欢,至今想起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归田乐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优美的诗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。 首先,诗的开头,“春又去,似别佳人幽恨积”,诗人以生动的比喻,将春天的离去比作佳人深深的离愁别恨,表达了春天离去时的哀婉和不舍。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富有情感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伤。 接下来,“闲庭院,翠阴满,添昼寂”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庭院,翠绿的树荫满地,增添了白天的寂静。这种寂静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愁和孤独感。 “一枝梅最好,至今忆”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对梅花的深深怀念。梅花在寒冷的冬季开放,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,因此常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。诗人对梅花的怀念,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渴望。 “正梦断,炉烟袅,参差疏帘隔”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梦醒后的场景。炉烟袅袅,帘子参差,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温馨的氛围。然而,这种温馨的氛围并不能消除诗人的哀愁,反而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和失落。 最后,“为何事、年年春恨,问花应会得”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不满。年年春恨,无法释怀,只有问花是否能够理解。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的无奈和哀怨,也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情感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渴望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春又去,似别佳人幽恨积。
闲庭院,翠阴满,添昼寂。
一枝梅最好,至今忆。
正梦断,炉烟袅,参差疏帘隔。
为何事、年年春恨,问花应会得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至今

    解释

    至今 zhìjīn

    (1) [up to now]∶直至此刻

    至今杳无音信

    (2) [to this day;so far]∶直到今天

    引用解释

    直到现在。《楚辞

  • 最好

    读音:zuì hǎo

    繁体字:最好

    短语:无限 无以复加 卓绝 亢 极度 不过 无上 极端 极 绝顶 无与伦比 尽 太 透顶 极致 极其 绝 最 顶

    英语:had better

  • 一枝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一根枝杈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鷦鷯巢於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 晋 张华 《鹪鹩赋》:“其居易容,其求易给,巢林不过一枝,每食不过数粒。”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。 唐 杜甫 《宿府》诗:“已忍伶俜十年事,强移栖息一枝安。” 宋 曾巩 《次道子中书问归期》:“一枝数粒身安稳,不羡云鹏九万飞。” 清 方文 《庐山·玉帘泉》诗:“小楼暖可居,他日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