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白鹭亭》 白日不来争碧树,有时同往送斜晖。

白日不来争碧树,有时同往送斜晖。

意思:太阳不来争夺碧树,有时间一起去送斜晖。

出自作者[宋]马之纯的《白鹭亭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白鹭亭前白鹭飞,山如屏障水如围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优美诗篇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,将白鹭、山峦、水景、阳光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。 首联“白鹭亭前白鹭飞,山如屏障水如围”中,诗人以白鹭为引子,描绘了白鹭在亭前自由飞翔的场景,同时以山峦为屏障,水景为环绕,勾勒出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。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,为后续的描绘提供了背景。 颔联“水中独立鸾窥镜,沙上群行雪满矶”进一步描绘了水景和沙景的细节。水中,鸾鸟独自在镜中凝视自己,表现出水的清澈和宁静;沙上,群鹭雪白如银,在沙矶上成群行走,生动地表现了鹭鸟的形态和数量。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,将自然景象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。 颈联“白日不来争碧树,有时同往送斜晖”则从光影的角度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。白天过去,阳光不再刺眼,树木变得朦胧;有时夕阳西下,斜晖映照下,白鹭一同送走太阳,表现出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幻。这一联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多样性,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 尾联“江山得此方成画,撩得游人不忆归”则以江山与白鹭的和谐共处为喻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。江山因为白鹭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,白鹭也因为江山的庇护而得以自由飞翔。这样的美景让游人陶醉,无法自拔地不想离开。这一联既总结了全诗的主题,又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,展现了自然美景的魅力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,引人深思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白鹭亭前白鹭飞,山如屏障水如围。
水中独立鸾窥镜,沙上群行雪满矶。
白日不来争碧树,有时同往送斜晖。
江山得此方成画,撩得游人不忆归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碧树

    读音:bì shù

    繁体字:碧樹

    意思:(碧树,碧树)

     1.绿色的树木。
      ▶《列子•汤问》:“碧树而冬生,实丹而味酸。”
      ▶南朝·梁·萧统《七契》:“碧树初蕊,绿草含滋。”
      ▶唐

  • 斜晖

    读音:xié huī

    繁体字:斜暉

    英语:slanting rays of the setting sun; the last evening rays

    意思:(斜晖,斜晖)
    亦作“斜辉”。

  • 白日

    读音:bái rì

    繁体字:白日

    英语:daytime

    意思:
     1.太阳;阳光。
      ▶《楚辞•九辩》:“白日晼晚其将入兮,明月销铄而减毁。”
      ▶汉·王粲《登楼赋》:“步栖迟

  • 不来

    读音:bù lái

    繁体字:不來

    意思:(不来,不来)

     1.不归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小雅•采薇》:“忧心孔疚,我行不来。”
      ▶朱熹集传:“来,归也。”
     
     2.逸诗《貍首》的别称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