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深山逢老僧二首》 山童貌顽名乞乞,放火烧畬采崖蜜。

山童貌顽名乞乞,放火烧畬采崖蜜。

意思:在儿童形象顽名乞乞,放火烧荒地就想耕种熟地采用崖蜜。

出自作者[唐]贯休的《深山逢老僧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衲衣线粗心似月,自把短锄锄榾柮》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,它以细腻的笔触,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 首句“衲衣线粗心似月,自把短锄锄榾柮”描绘了农人的形象,他们穿着粗糙的衣裳,就像月亮一样明亮,他们手持短锄,辛勤地劳作在田间地头,这种朴实无华的形象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。 “青石溪边踏叶行”描绘了乡村的景色,青石小径上,落叶满地,诗人漫步其中,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。 “数片云随两眉雪”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,将农人的眉毛比作雪,形象地描绘了农人的辛苦和劳累。 “山童貌顽名乞乞,放火烧畲采崖蜜”描绘了乡村儿童的形象,他们天真活泼,放火烧荒,采摘崖蜜,这种纯真无邪的生活让人感到向往。 “担头何物带山香,一箩白蕈一箩栗”描绘了乡村的食物,山蘑菇和山栗子是乡村的美食,诗人描述了它们的美味和营养价值。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,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赞美。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,情感真挚,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衲衣线粗心似月,自把短锄锄榾柮。
青石溪边踏叶行,数片云随两眉雪。
山童貌顽名乞乞,放火烧畬采崖蜜。
担头何物带山香,一箩白蕈一箩栗。
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
贯休(832~912),唐末五代前蜀画僧、诗僧。俗姓姜,字德隐,婺州兰溪(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)人。七岁出家和安寺,日读经书千字,过目不忘。唐天复间入蜀,被前蜀主王建封为“禅月大师”,赐以紫衣。

贯休能诗,诗名高节,宇内咸知。尝有句云:“一瓶一钵垂垂老,万水千山得得来,”时称“得得和尚”。有《禅月集》存世。亦擅绘画,尤其所画罗汉,更是状貌古野,绝俗超群,笔法坚劲,人物粗眉大眼,丰颊高鼻,形象夸张,所谓“梵相”。在中国绘画史上,有着很高的声誉。存世《十六罗汉图》,为其代表作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山童

    读音:shān tóng

    繁体字:山童

    意思:
     1.山村儿童。
      ▶唐·王勃《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凈惠寺碑》:“山童采葛,入丹窦而忘归;野老纡花,向清溪而不返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答从弟幼成》诗:“山童荐珍果,

  • 火烧

    读音:huǒ shāo

    繁体字:火燒

    英语:Baked Wheat Cake

    意思:(火烧,火烧)
    I
    着火,失火。
       ▶《说岳全传》第六五回:“那秦桧在睡梦之中,听得火烧,惊

  • 崖蜜

    读音:yá mì

    繁体字:崖蜜

    意思:
     1.山崖间野蜂所酿的蜜。又称石蜜、巖蜜。色青,味微酸。
      ▶《本草纲目•虫一•蜂蜜》﹝集解﹞引南朝·梁·陶弘景曰:“石蜜即崖蜜也。在高山巖石间作之,色青,味小酸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