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王衢见寄兼呈董行父》 讨论想慰门人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。

讨论想慰门人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。

意思:讨论想安慰门徒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。

出自作者[宋]魏野的《和王衢见寄兼呈董行父》

全文赏析

弃繻东入武牢关,帝里经年岂是闲。 鶂退暂知淹凤藻,鹏残即看上鰲山。 讨论想慰门人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。 唯我块然谁共处,终朝门掩竹林间。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于离开京城,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感慨。首句“弃繻东入武牢关”中,“弃繻”是一个典故,指的是汉代东方朔的故事,他曾弃繻于长安关前,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不满。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离开京城的决心。第二句“帝里经年岂是闲”则表达了对于京城生活的厌倦,认为在那里度日如年并不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鶂退暂知淹凤藻,鹏残即看上鰲山”则表达了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于归隐生活的期待。“鶂退”和“鹏残”都是典故,前者比喻退步,后者比喻失落,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在仕途上暂时的失意。而“即看上鰲山”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期待,希望远离尘世,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登上鰲山。 接下来的两句“讨论想慰门人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”则表达了对于友人的思念和对于归隐后与友人相聚的期待。“门意”和“翰长”都是友人的代称,作者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,共同谈论、笑谈,重拾往日的情谊。 最后两句“唯我块然谁共处,终朝门掩竹林间”则表达了对于独自归隐生活的无奈和感慨。“唯我块然”表达了作者独自归隐的孤独和无奈,“谁共处”则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。而“终朝门掩竹林间”则描绘了一个幽静、清新的归隐环境,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感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于独自归隐的孤独和无奈的感慨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弃繻东入武牢关,帝里经年岂是闲。
鶂退暂知淹凤藻,鹏残即看上鰲山。
讨论想慰门人意,谈笑应开翰长颜。
唯我块然谁共处,终朝门掩竹林间。
作者介绍
魏野(960~1019),字仲先,号草堂居士,北宋诗人。他原为蜀地人,后迁居陕州(今河南陕县)。诗效法姚合、贾岛,苦力求工;但诗风清淡朴实,并没有艰涩苦瘦的不足。他一生清贫,却又不随波逐流,为后人称道。代表诗作有《寻隐者不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翰长

    读音:hàn cháng

    繁体字:翰長

    意思:(翰长,翰长)
    对翰林前辈的敬称。
      ▶唐·卢肇《喜杨舍人入翰林》诗:“御笔亲批翰长衔,夜开金殿送瑶缄。”
      ▶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嘉祐二年,余与端明韩

  • 谈笑

    解释

    谈笑 tánxiào

    [talk and laugh] 说笑;又说又笑

    谈笑有鸿儒。——唐· 刘禹锡《陋室铭》

    谈笑间。——宋· 苏轼《念奴娇&mid

  • 人意

    读音:rén yì

    繁体字:人意

    意思:人的意愿、情绪。
      ▶《诗•小雅•无羊》“麾之以肱,毕来既升”汉·郑玄笺:“此言扰驯,从人意也。”
      ▶《三国志•蜀志•秦宓传》:“上当天心,下合人意。”
      ▶宋·

  • 讨论

    读音:tǎo lùn

    繁体字:討論

    英语:to discuss

    意思:(讨论,讨论)

     1.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。
      ▶《书序》:“讨论《坟》《典》,断自唐·虞以下讫于周。”<

  • 门人

    解释

    门人 ménrén

    (1) [disciple]∶门生

    门人弟子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
    (2) [a hanger-on of an aristocrat]∶门客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