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嘲商客》 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江头何处客。

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江头何处客。

意思:芦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上游哪里客人。

出自作者[唐]贯休的《嘲商客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江头何处客》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和韵味,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情感。下面我们来详细赏析一下这首诗。 首先,诗的开头“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江头何处客”就以生动的描绘,将读者带入到一种萧瑟、凄清的氛围中。苇萧萧,风摵摵,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秋日的江边景象,让人感受到秋风的萧瑟和冷清。而落日江头,更增添了诗的凄凉感。这里的“何处客”则表达了一种迷茫、孤独的情感,让人不禁想问:这个落日江头的客人,你在寻找着什么? 接下来,“斜倚帆樯不唤人,五湖浪向心中白”这两句诗,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倚靠帆船的人,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孤独和迷茫。斜倚帆樯,这个动作本身就带有一种慵懒、迷茫的感觉,而“不唤人”则表达出一种自我封闭、不愿与外界交流的状态。而五湖浪向心中白,则将内心的波涛汹涌与外在的平静形成对比,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情感世界。这里的“浪向心中白”也给人一种深沉、悠远的感觉,仿佛内心的波涛可以一直延伸到五湖四海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江边的景象,以及一个倚靠帆船的人的形象,表达出一种迷茫、孤独、内心的挣扎的情感。诗的意象优美,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,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。同时,这首诗也给人一种悠远、深沉的感觉,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的交融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苇萧萧,风摵摵,落日江头何处客。
斜倚帆樯不唤人,五湖浪向心中白。
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
贯休(832~912),唐末五代前蜀画僧、诗僧。俗姓姜,字德隐,婺州兰溪(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)人。七岁出家和安寺,日读经书千字,过目不忘。唐天复间入蜀,被前蜀主王建封为“禅月大师”,赐以紫衣。

贯休能诗,诗名高节,宇内咸知。尝有句云:“一瓶一钵垂垂老,万水千山得得来,”时称“得得和尚”。有《禅月集》存世。亦擅绘画,尤其所画罗汉,更是状貌古野,绝俗超群,笔法坚劲,人物粗眉大眼,丰颊高鼻,形象夸张,所谓“梵相”。在中国绘画史上,有着很高的声誉。存世《十六罗汉图》,为其代表作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江头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江边,江岸。 隋炀帝 《凤艒歌》:“三月三日向江头,正见鲤鱼波上游。” 唐 姚合 《送林使君赴邵州》诗:“江头斑竹寻应遍,洞里丹砂自採还。” 元 沉禧 《一枝花·咏雪景》套曲:“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,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。” 苏曼殊 《碎簪记》:“又明日为十八日,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。”

    读音:jiā

  • 萧萧

    读音:xiāo xiāo

    繁体字:蕭蕭

    短语:簌簌

    英语:rustle

    意思:(萧萧,萧萧)

     1.象声词。常形容马叫声、风雨声、流水声、草木摇落声、乐器声等。

  • 落日

    读音:luò rì

    繁体字:落日

    英语:setting sun

    意思:夕阳。亦指夕照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谢灵运《庐陵王墓下作》诗:“晓月发云阳,落日次朱方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后出塞》诗之

  • 摵摵

    读音:shè shè

    繁体字:摵摵

    意思:象声词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卢谌<时兴>诗》:“摵摵芳草零,橤橤芬华落。”
      ▶吕延济注:“摵摵,叶落声也。”
      ▶唐·白行简《夫子鼓琴得其人》诗:“泠泠传妙手,摵摵振

  • 何处

    读音:hé chǔ

    繁体字:何處

    英语:where

    意思:(何处,何处)
    哪里,什么地方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司马迁传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节,怯夫慕义,何处不勉焉!”唐·王昌龄《梁苑》诗:“万乘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