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白莲寺次韵杜进士喜予见过话旧之作》 百事未成年已长,几时才别夏将深。

百事未成年已长,几时才别夏将深。

意思:百事还未成年已经长,几时才能告别夏季将深。

出自作者[明]高启的《白莲寺次韵杜进士喜予见过话旧之作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不辞鸣棹远相寻,欲向江斋伴旅吟》是一首描绘诗人旅途生活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 首句“不辞鸣棹远相寻,欲向江斋伴旅吟”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热爱,愿意乘船远行寻找江斋,陪伴旅途中的诗人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向往和热情,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风景和文化的欣赏和热爱。 “百事未成年已长,几时才别夏将深”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思考和感慨。诗人认为旅途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未知,这些新鲜和未知让诗人感到兴奋和好奇,同时也让诗人感到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夏天就要过去了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。 “萱留倦蝶连池绿,树带残莺满寺阴”,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。诗人看到池塘边的萱草上还留有疲倦的蝴蝶,树荫下还有残莺在歌唱,这些景色和声音让诗人感到宁静和舒适。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,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和欣赏。 最后两句“恐被老僧嫌滞碍,旧游休说更伤心”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担忧和思考。诗人担心自己会被寺庙里的老僧嫌弃滞留,因此不再提及旧时的游历经历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谨慎和敏感,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,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不辞鸣棹远相寻,欲向江斋伴旅吟。
百事未成年已长,几时才别夏将深。
萱留倦蝶连池绿,树带残莺满寺阴。
恐被老僧嫌滞碍,旧游休说更伤心。
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
高启(1336-1374),汉族,元末明初著名诗人,文学家。字季迪,号槎轩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元末隐居吴淞青丘,自号青丘子。高启才华高逸,学问渊博,能文,尤精于诗,与刘基、宋濂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,又与杨基、张羽、徐贲被誉为“吴中四杰”,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王行等号“北郭十友”。

明洪武初,以荐参修《元史》,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,受命教授诸王。擢户部右侍郎,力辞不受。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,获罪被诛。高启曾为之作《郡治上梁文》,有“龙蟠虎踞”四字,被疑为歌颂张士诚,连坐腰斩。著有《高太史大全集》、《凫藻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百事

    读音:bǎi shì

    繁体字:百事

    英语:PepsiCo

    意思:各种事务;事事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淮阴侯列传》:“审豪氂之小计,遗天下之大数,智诚知之,决弗敢行者,百事之祸也。”
      ▶明·

  • 几时

    读音:jǐ shí

    繁体字:幾時

    英语:what time; when

    意思:(几时,几时)

     1.多少时候。
      ▶汉武帝《秋风辞》:“少壮几时兮,奈老何!”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

  • 时才

    读音:shí cái

    繁体字:時才

    意思:(时才,时才)

     1.治世的才干。
      ▶宋·欧阳修《荐王安石吕公着札子》:“安石久更吏事,兼有时才。”
      ▶宋·王安石《沖卿席上》诗:“嗟予乏时才,始愿乃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