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还陕述怀》 遍野屯万骑,临原驻五营。

遍野屯万骑,临原驻五营。

意思:遍野屯一万骑兵,在原驻营。

出自作者[唐]李世民的《还陕述怀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慨然抚长剑,济世岂邀名。星旗纷电举,日羽肃天行。》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和对于国家的深深热爱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战争的壮丽景象,星旗纷乱地挥舞,日羽肃然地行进,军队遍布原野,驻扎在山川之间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,将战争的紧张和壮烈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接着,诗人描绘了指挥战争的场景,登山挥舞着军旗,背水纵放神兵,表现出指挥者的英勇和智慧。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战争的紧张和危险,也展现了指挥者的智慧和勇气。 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于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于国家的深深热爱。在昔戎戈动,今来宇宙平,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的渴望和对于战争胜利的喜悦。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对于和平的向往。 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感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,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和国家的深刻理解和深深热爱。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战争的诗,更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感的诗,值得人们细细品味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慨然抚长剑,济世岂邀名。
星旗纷电举,日羽肃天行。
遍野屯万骑,临原驻五营。
登山麾武节,背水纵神兵。
在昔戎戈动,今来宇宙平。
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
唐太宗李世民(公元598年1月28日【一说599年1月23日】-公元649年7月10日),生于武功之别馆(今陕西武功),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,唐朝第二位皇帝,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

李世民少年从军,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。唐朝建立后,李世民官居尚书令、右武候大将军,受封为秦国公,后晋封为秦王,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、刘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军阀,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
公元626年7月2日(武德九年六月初四),李世民发动“玄武门之变”,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、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,被立为太子,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,李世民即位,改元贞观。

李世民为帝之后,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,对内以文治天下,虚心纳谏,厉行节约,劝课农桑,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,国泰民安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。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龟兹、吐谷浑,重创高句丽,设立安西四镇,各民族融洽相处,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,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。

公元649年7月10日(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),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,享年五十二岁,在位二十三年,庙号太宗,葬于昭陵。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,有墨宝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五营

    读音:wǔ yíng

    繁体字:五營

    意思:(五营,五营)

     1.指屯骑、越骑、步兵、长水、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顺帝纪》:“调五营弩师,郡举五人,令教习战射。”
      ▶李贤注:“五营,

  • 遍野

    读音:biàn yě

    繁体字:遍野

    英语:all over the fields

    意思:遍布原野;到处。
      ▶《敦煌变文集•伍子胥变文》:“白草遍野覆平原,绿柳分行垂两岸。”
      ▶元·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