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生不识字,把笔学吟诗。
意思:平生不认识的字,拿笔学吟诗。
出自作者[宋]戴复古的《谢东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平生不识字,把笔学吟诗》是一首对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的赞美和敬仰。诗中描绘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艰辛和坎坷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喜爱和敬仰。
首两句“平生不识字,把笔学吟诗”,直接点明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起点。诗人表示自己平生没有读过书,但却拿起笔开始学习吟诗。这样的起点,使得诗人对韦应物的自学成才的故事感到非常敬佩。
“旧说韦苏州,于余今见之”一句,诗人表示自己一直对韦应物的诗歌有所了解,而现在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,才真正理解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。
接下来的诗句“每遭饥寒厄,出吐辛酸辞”,描绘了诗人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。每当诗人遭遇饥寒交迫的困境时,他都会用笔墨倾吐自己的辛酸和苦痛。这种表达方式,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,也展示了韦应物诗歌中常有的凄苦、悲凉的情感。
“候虫鸣屋壁,凤蝉啭枯枝”,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创作环境的简陋和艰苦,同时也展示了韦应物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景象。这些自然景象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。
“但有可怜声,入耳终无奇”,诗人表示尽管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凄苦、悲凉的情感,但是这些情感却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赞赏。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不足和遗憾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高度评价和敬仰。
最后一句“宏斋误题品,恐贻识者饥”,表达了诗人对韦应物诗歌的高度赞赏和敬仰之情。诗人认为自己的作品无法与韦应物的诗歌相提并论,因此感到非常惭愧和遗憾。这也体现了诗人谦虚、自省的精神品质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创作经历和情感表达,展现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和价值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敬仰之情,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和自省。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