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波新恨尽难忘。
意思:凌波新恨都难忘。
出自作者[宋]王安中的《小重山·碧藕花风入袖香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优美的诗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藕花的风姿,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。
首句“碧藕花风入袖香。涓涓清露浥,玉肌凉。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,藕花在微风中摇曳,花香随风飘入袖中,清露点点,滋润着藕花,使得藕花的玉肌带着一丝凉意。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感官体验,从视觉(碧藕花的风)、嗅觉(花香)、触觉(清露浥)、到肤感(玉肌凉),全方位地展现了藕花的魅力。
“折花无语傍横塘。随折处,一寸万丝长。”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藕花的深深折服和无法抗拒的喜爱,他默默地折下一枝藕花,带着深深的情感,每一寸都仿佛带着万缕思念。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,一寸万丝长,象征着深深的情感和思念。
“还更擘莲房。莲心真个苦,似离肠。”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,擘莲房即掰开莲蓬,莲心苦,离肠苦,都象征着深深的痛苦和思念。
“凌波新恨尽难忘。分携也,触事著思量。”这里的“凌波”常用来形容女子步履生姿的姿态,“新恨”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新愁,“分携也,触事著思量”则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,这些记忆和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藕花为载体,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,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和象征手法,使得诗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生动。
相关句子
- 凌波不见。-- 出自《霓裳中序第一·来鸿又去燕》作者:[宋]罗志仁
- 凌波步弱。-- 出自《瑞鹤仙·悄郊原带郭》作者:[宋]周邦彦
- 何处有凌波。-- 出自《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》作者:[南北朝]庾信
- 凌波不止。-- 出自《减字木兰花·凌波不止》作者:[宋]沈瀛
- 凌波步远。-- 出自《瑞鹤仙·江南秋欲遍》作者:[宋]卢祖皋
- 凌波人去。-- 出自《一落索·心抵江莲长苦》作者:[宋]方千里
- 恰似凌波样。-- 出自《点绛唇·著意栽银》作者:[宋]石孝友
- 凌波争缭绕。-- 出自《千秋岁·窥檐窗外》作者:[宋]丘崈
- 绮丽难忘。-- 出自《善哉行》作者:[魏晋]曹丕
- 最难忘。-- 出自《玉蝴蝶·目断江南千里》作者:[宋]晁冲之
- 心事永难忘。-- 出自《洛妃怨/昭君怨》作者:[宋]朱敦儒
- 恨难忘。-- 出自《诉衷情·珠帘绣幕卷轻霜》作者:[宋]黄庭坚
- 想难忘。-- 出自《诉衷情·当时选舞万人长》作者:[宋]周邦彦
- 何处最难忘。-- 出自《南乡子·一雨浣年芳》作者:[元]元好问
- 淑景难忘。-- 出自《浪淘沙·翠幕绮筵张》作者:[宋]晏几道
- 事难忘。-- 出自《十二时/忆少年》作者:[宋]无名氏
- 此景最难忘。-- 出自《夏日宴黉堂/夏日燕黉堂》作者:[宋]无名氏
- 何处最难忘。-- 出自《风流子·何处最难忘》作者:[宋]贺铸
- 旧愁新恨。-- 出自《点绛唇·独自临池》作者:[宋]舒氏
- 惹新恨。-- 出自《梅花引·瑶妃鸾影逗仙云》作者:[宋]周密
- 袂罗新恨悄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芙蓉香卸桐阴薄》作者:[宋]卢祖皋
- 添新恨,更凄凉。-- 出自《亭前柳·伫立东风里》作者:[宋]朱雍
- 故人新恨苦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客愁枫叶秋江隔》作者:[元]王庭筠
- 新恨怯逢秋。-- 出自《巫山一段云 栖凤峰》作者:[元]赵孟*
- 怀新恨,又飘泊。-- 出自《满江红·老子当年》作者:[宋]辛弃疾
- 故故添新恨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西风转柂蒹葭浦》作者:[宋]赵长卿
- 譬无常,破尽难。-- 出自《养家苦》作者:[元]马钰
- 千尺青松尽难槁。-- 出自《感皇恩 寿董野庄 本秋涧乐府卷二》作者:[元]王恽
- 天然根性异,万物尽难陪。-- 出自《早梅》作者:[唐]朱庆馀
- 烛尽难寻梦,春寒况五更。-- 出自《遇风愁不成寐》作者:[近代]弘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