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 通班三殿邃,徙部十城兼。

通班三殿邃,徙部十城兼。

意思:通班三殿深邃,移动部十城兼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安石的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赞扬一位大臣的,通过描绘他的德行、才能、地位和贡献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。 首联“盛世千龄合,宗工四海瞻”,表达了这位大臣在盛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,他被众人所敬仰,如同四海宗工的领袖。 颔联“天心初吁俊,云翼首离潜”,描绘了他的才干和智慧,他像天上的云翼一样,默默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 颈联“德望完圭角,仪形壮陛廉”,表达了这位大臣的品德和威严,他的形象如同完美的圭角一样,让人敬畏。 接下来的诗句继续描绘这位大臣的贡献和成就,如“文明诚得主,政瘼尚烦砭”、“申甫周之翰,龟蒙鲁所檐”等,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,用词华丽,通过描绘这位大臣的形象和贡献,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这位大臣的期望和祝福,希望他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,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盛世千龄合,宗工四海瞻。
天心初吁俊,云翼首离潜。
德望完圭角,仪形壮陛廉。
徐鸣苍玉佩,尽校碧牙签。
纶掖清光注,銮坡茂渥沾。
文明诚得主,政瘼尚烦砭。
右府参机务,东涂赞景炎。
庙谟资石画,兵略倚珠钤。
坐镇均劳逸,斋居养智恬。
讴谣喧井邑,惠化穆苍黔。
进律朝章旧,疏恩物议佥。
通班三殿邃,徙部十城兼。
申甫周之翰,龟蒙鲁所檐。
地灵奎宿照,野沃汶河渐。
首路龙旗盛,提封虎节严。
赐衣缠紫艾,卫甲缀朱綅。

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,著书立说,被誉为“通儒”,创“荆公新学”,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。在哲学上,他用“五行说”阐述宇宙生成,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;其哲学命题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在文学上,他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简洁峻切,短小精悍,论点鲜明,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“王荆公体”;其词写物咏怀吊古,意境空阔苍茫,形象淡远纯朴,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。有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等存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通班

    读音:tōng bān

    繁体字:通班

    意思:
     1.通于朝班。谓显要的官职。
      ▶南朝·陈徐陵《让散骑常侍表》:“洪私过误,真以通班。”
      ▶唐·刘知几《史通•忤时》:“僕少小仕,早蹑通班。”
      

  • 三殿

    读音:sān diàn

    繁体字:三殿

    意思:
     1.即唐·大明宫之麟德殿。
      ▶《玉海•宫室•唐三殿》:“三殿者,麟德殿也。一殿而有三面,故名。亦曰三院。结邻郁仪楼即三殿之东西廊也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甫《送翰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