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答石秀才月下》 今宵月色明千里,秋水与天无表里。

今宵月色明千里,秋水与天无表里。

意思:今晚月色明亮千里,秋季水与天无表里。

出自作者[宋]曾巩的《答石秀才月下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月清明的夜晚,景色优美,气氛静谧。诗人借助生动的描绘和比喻,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魅力,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感激之情。 首联“今宵月色明千里,秋水与天无表里。”描绘了广阔的月夜和清澈的秋水,展现了秋天的清朗和宁静。颔联“树木矫矫蛟龙蟠,屋瓦鳞鳞雪霜洗。”则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树木和屋瓦的姿态,形象生动。 颈联“林下病人毛骨醒,目爱清光不知己。”通过病人的感受,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清幽,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。接下来,“秋风自作竽籁声,更送城笳夜深起。”通过秋风的描绘,增添了夜晚的神秘和寂静。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感激,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谦虚和真诚。“客衾初寒睡未能,忽得子诗哦以喜。子求我和何勤劬,我知枯疏少知己。子真爱我常存心,安用芜辞烦笔纸。”诗人的友情和真诚跃然纸上,让人感到温暖。 整首诗意境优美,表达含蓄,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描绘,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今宵月色明千里,秋水与天无表里。
树木矫矫蛟龙蟠,屋瓦鳞鳞雪霜洗。
林下病人毛骨醒,目爱清光不知己。
秋风自作竽籁声,更送城笳夜深起。
客衾初寒睡未能,忽得子诗哦以喜。
子求我和何勤劬,我知枯疏少知己。
子真爱我常存心,安用芜辞烦笔纸。
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
曾巩(1019年9月30日—1083年4月30日),字子固,汉族,建昌军南丰(今江西省南丰县)人,后居临川,北宋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政治家。

曾巩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曾致尧、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。曾巩天资聪慧,记忆力超群,幼时读诗书,脱口能吟诵,年十二即能为文。嘉祐二年(1057),进士及第,任太平州司法参军,以明习律令,量刑适当而闻名。熙宁二年(1069),任《宋英宗实录》检讨,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。熙宁五年(1072)后,历任齐州、襄州、洪州、福州、明州、亳州、沧州等知州。元丰四年(1081),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,管勾编修院,判太常寺兼礼仪事。元丰六年(1083),卒于江宁府(今江苏南京),追谥为“文定”。

曾巩为政廉洁奉公,勤于政事,关心民生疾苦,与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并称“南丰七曾”。曾巩文学成就突出,其文“古雅、平正、冲和”,位列唐宋八大家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表里

    读音:biǎo lǐ

    繁体字:錶裏

    英语:the outside and the inside

    意思:(表里,表里)

     1.表面和内部,内外。
      ▶《管子•心术下》:“表里遂通

  • 千里

    读音:qiān lǐ

    繁体字:千裏

    英语:a thousand li;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

    意思: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僖公三十二年

  • 今宵

    读音:jīn xiāo

    繁体字:今宵

    意思:今夜。
      ▶南朝·陈徐陵《走笔戏书应令》诗:“今宵花烛泪,非是夜迎人。”
      ▶唐·雍陶《宿嘉陵驿》诗:“今宵难作刀州梦,月色江声共一楼。”

  • 月色

    读音:yuè sè

    繁体字:月色

    英语:moonlight

    意思:
     1.月光。
      ▶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”
      ▶宋·陈师道《寒夜有怀晁无斁》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