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次王玠投赠韵三首》 早知掷却毛锥子,有警犹为国荷戈。

早知掷却毛锥子,有警犹为国荷戈。

意思:早知道掷了毛锥子,有紧急情况还为国家持枪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次王玠投赠韵三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 首句“在野宜赓击壤歌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就像在田野上唱歌一样,自由自在。 “隐忧不禁亩忠何”表达了作者对忧国忧民的深深忧虑,尽管身处田野,但仍然不能忘记国家的忧患。 “殷生宰相安知否”是对宰相的质疑,作者似乎在问:你真的不知道百姓的疾苦吗? “逸少群贤感慨多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达的感慨,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作者。 “老觉鬓丝难掩覆,穷惟心铁未消磨”表达了作者对年老贫穷的坚韧不拔,尽管岁月流逝,但心中的坚韧并未消磨。 “早知掷却毛锥子,有警犹为国荷戈”则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出力,即使是在困难时刻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,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国家深深的忧虑和愿意为国家出力的决心。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是一首有深度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在野宜赓击壤歌,隐忧不禁亩忠何。
殷生宰相安知否,逸少群贤感慨多。
老觉鬓丝难掩覆,穷惟心铁未消磨。
早知掷却毛锥子,有警犹为国荷戈。
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
刘克庄(1187年9月3日—1269年3月3日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福建省莆田市人。南宋豪放派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

初为靖安主簿,后长期游幕于江、浙、闽、广等地。诗属江湖诗派,作品数量丰富,内容开阔,多言谈时政,反映民生之作,早年学晚唐体,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。词深受辛弃疾影响,多豪放之作,散文化、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。

作品收录在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中。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,侯体健《刘克庄的文学世界》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,探索精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锥子

    读音:zhuī zǐ

    繁体字:錐子

    英语:stabber

    意思:(锥子,锥子)
    尖端锐利的用来钻孔的工具。
      ▶《当代》1987年第2期:“我头痛得如锥子钻。”
      ▶《新华文摘

  • 早知

    读音:zǎo zhī

    繁体字:早知

    造句:

  • 毛锥

    读音:máo zhuī

    繁体字:毛錐

    意思:(毛锥,毛锥)

     1.即毛锥子。
      ▶宋·陆游《醉中作行草数纸》诗:“驿书驰报儿单于,直用毛锥惊杀汝。”
      ▶元徐再思《蟾宫曲•江淹寺》:“文藻珠玑,醉

  • 为国

    读音:wèi guó

    繁体字:為國

    意思:(为国,为国)
    治国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里仁》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”邢昺疏:“为,犹治也。”
      ▶《战国策•秦策三》:“善为国者,内固其威,而外重其权。”
     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