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读蒋都官画像记》 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

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

意思:兰台秉笔现在谁家,除了这个怎么壮观史功。

出自作者[宋]文同的《读蒋都官画像记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,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赞美,表达了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敬仰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: 1. 背景介绍: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在巴蜀地区坚守正义、英勇抗敌的历史人物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,他面对妖氛满溢的局势,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职责,最终以身殉国。 2. 诗文赏析: * “闻昔妖氛满巴蜀,所临州县偃如风。”:开篇两句描绘了当时巴蜀地区的动荡局势,妖氛弥漫,所到之处州县如同被风吹过一般,表现了当时局势的严峻。 * “其城陷者尽从贼,以义死之惟有公。”:这两句通过对比,突出了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。那些投降贼军的城市中的人们,大多屈从于权力和利益,而只有他选择以义气为重,宁死不屈。 * “节与岷山高莫敌,名随皁水注无穷。”:这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,赞美了他的高尚节操和威名永存。他的节操如同岷山一样高峻,他的名声如同皁水一样流传千古。 * “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”:结尾两句点明主题,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。诗人用“兰台秉笔”来形容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风采,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。 3. 主题思想: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赞美和敬仰。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,这位历史人物坚守信仰和职责,以身殉国,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。 4. 艺术特色: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,如“偃如风”、“高莫敌”、“注无穷”等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局势和这位历史人物的节操威名。同时,诗人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通过对比投降贼军的城市中的人们和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,突出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可贵之处。此外,诗人还通过赞美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风采,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。 综上所述,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赞美,表达了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闻昔妖氛满巴蜀,所临州县偃如风。
其城陷者尽从贼,以义死之惟有公。
节与岷山高莫敌,名随皁水注无穷。
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
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
文同(1018~1079年),字与可,号笑笑居士、笑笑先生,人称石室先生。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(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)人。著名画家、诗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进士,迁太常博士、集贤校理,历官邛州、大邑、陵州、洋州(今陕西洋县)等知州或知县。元丰初年,文同赴湖州(今浙江吴兴)就任,世人称文湖州。元丰二年(1079)正月二十日,文同在陈州(今河南省淮阳县)病逝,未到任而卒,享年61岁。他与苏轼是表兄弟,以学名世,擅诗文书画,深为文彦博、司马光等人赞许,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秉笔

    读音:bǐng bǐ

    繁体字:秉筆

    英语:do the actual writing

    意思:(秉笔,秉笔)
    执笔。
      ▶《国语•晋语九》:“臣以秉笔事君。”
      ▶南朝·梁·刘勰

  • 兰台

    读音:lán tái

    繁体字:蘭檯

    英语:Lantai

    解释:1.战国楚台名。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。 2.汉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。 3.泛指宫廷藏书处。 4.指御史台『代的御史中丞掌

  • 史功

    读音:shǐ gōng

    繁体字:史功

    意思:修史的功业。
      ▶《南史•文学传•檀超》:“既与物多忤,史功未就,徙交州,于路见杀。”

    解释:1.修史的功业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