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
意思:兰台秉笔现在谁家,除了这个怎么壮观史功。
出自作者[宋]文同的《读蒋都官画像记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,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赞美,表达了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敬仰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:
1. 背景介绍:
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在巴蜀地区坚守正义、英勇抗敌的历史人物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,他面对妖氛满溢的局势,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职责,最终以身殉国。
2. 诗文赏析:
* “闻昔妖氛满巴蜀,所临州县偃如风。”:开篇两句描绘了当时巴蜀地区的动荡局势,妖氛弥漫,所到之处州县如同被风吹过一般,表现了当时局势的严峻。
* “其城陷者尽从贼,以义死之惟有公。”:这两句通过对比,突出了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。那些投降贼军的城市中的人们,大多屈从于权力和利益,而只有他选择以义气为重,宁死不屈。
* “节与岷山高莫敌,名随皁水注无穷。”:这两句通过比喻和象征,赞美了他的高尚节操和威名永存。他的节操如同岷山一样高峻,他的名声如同皁水一样流传千古。
* “兰台秉笔今谁氏,舍此何由壮史功。”:结尾两句点明主题,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敬仰之情。诗人用“兰台秉笔”来形容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风采,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。
3. 主题思想:
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赞美和敬仰。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,这位历史人物坚守信仰和职责,以身殉国,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。
4. 艺术特色:
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,如“偃如风”、“高莫敌”、“注无穷”等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局势和这位历史人物的节操威名。同时,诗人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,通过对比投降贼军的城市中的人们和这位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,突出了这位历史人物的可贵之处。此外,诗人还通过赞美这位历史人物的文章风采,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的肯定和赞美。
综上所述,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赞美,表达了对忠诚、勇气和正义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