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》 少年乐新知,衰暮思故友。

少年乐新知,衰暮思故友。

意思:年轻人喜欢新知,衰老对老朋友。

出自作者[唐]韩愈的《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后,对故人的倾诉,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之情。 首联“盆城去鄂渚,风便一日耳。不枉故人书,无因帆江水。”描绘了作者所在的小城距离鄂渚(目的地)很近,只需乘风顺流一日耳,表达了行路的便利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无法通过江水寄送书信,表达了无奈之情。 颔联“故人辞礼闱,旌节镇江圻。而我窜逐者,龙钟初得归。”描述了故人的身份和职位,表达了对故人的敬仰之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的落魄和无奈。 颈联“别来已三岁,望望长迢递。咫尺不相闻,平生那可计。”描绘了分别已经三年,但距离却越来越远,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。 尾联“我齿落且尽,君鬓白几何。年皆过半百,来日苦无多。少年乐新知,衰暮思故友。”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友的思念之情。同时,也表达了对新朋友的疏离和对旧友的怀念。 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敬仰、思念和感慨之情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盆城去鄂渚,风便一日耳。
不枉故人书,无因帆江水。
故人辞礼闱,旌节镇江圻。
而我窜逐者,龙钟初得归。
别来已三岁,望望长迢递。
咫尺不相闻,平生那可计。
我齿落且尽,君鬓白几何。
年皆过半百,来日苦无多。
少年乐新知,衰暮思故友。
譬如亲骨肉,宁免相可不。
我昔实愚蠢,不能降色辞。
子犯亦有言,臣犹自知之。
公其务贳过,我亦请改事。
桑榆倘可收,愿寄相思字。
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
韩愈(768年—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。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。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。

贞元八年(792年),韩愈登进士第,两任节度推官,累官监察御史。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,历都官员外郎、史馆修撰、中书舍人等职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,参与讨平“淮西之乱”。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。晚年官至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伯,并从祀孔庙。

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人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后人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他提出的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散文的写作理论,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故友

    读音:gù yǒu

    繁体字:故友

    英语:departed friend

    意思:
     1.旧友;老朋友。
      ▶晋·袁宏《后汉纪•献帝纪三》:“每登城勒兵,望主人之旗鼓,感故友之周旋,抚絃搦矢

  • 新知

    读音:xīn zhī

    繁体字:新知

    英语:new knowledge

    意思:新结交的知己。语本《楚辞•九歌•少司命》:“悲莫悲兮生别离,乐莫乐兮新相知。”
      ▶晋·陶潜《乞食》诗:“情欣新知劝,

  • 少年

    读音:shào nián

    繁体字:少年

    短语: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

    英语:juvenile

    意思:I
    不几年。
       ▶《后汉书•西南夷传•滇》:“初到郡,米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