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次韵谢借观五老图》 道明回诏乐清间,便向中朝脱冕冠。

道明回诏乐清间,便向中朝脱冕冠。

意思:道明回诏乐清之间,便向朝廷脱冕冠。

出自作者[宋]晏殊的《次韵谢借观五老图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道明回诏乐清间,便向中朝脱冕冠》是一首描绘诗人回归家乡,辞官归隐的情景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。 首联“道明回诏乐清间,便向中朝脱冕冠。”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场景,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。 “中朝”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朝廷,而“脱冕冠”则象征着诗人辞官归隐。 颔联“百日秉枢登相府,千年青史表旌桓。”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历史使命感。他曾在朝廷担任重职,有足够的才能和智慧去治理国家,而他的功绩将会在历史长河中被记录和歌颂。 “青史”在此处可以理解为历史记载,“旌桓”则象征着他的功业将会流传千古。 颈联“泰运正隆嫌气热,干网初整畏冰寒。”这里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局的看法。“泰运正隆”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,而诗人却觉得“气热”,可能暗示了某种危机或者困境。而“干网初整畏冰寒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和谨慎,他明白要改变现状并非易事,需要谨慎行事。 尾联“逍遥唱和多高致,仪象霜风俾后看。”描绘了诗人在归隐后的生活状态,他悠然自得,唱和人生,希望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影响后人。“仪象霜风”在这里象征着一种高雅的风范和品质,也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的期望和祝福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辞官归隐的情景,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,以及对当前时局的担忧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寓意深远,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道明回诏乐清间,便向中朝脱冕冠。
百日秉枢登相府,千年青史表旌桓。
泰运正隆嫌气热,干网初整畏冰寒。
逍遥唱和多高致,仪象霜风俾后看。
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
晏殊(991年—1055年2月27日),字同叔,抚州临川人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

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(991年),十四岁以神童入试,赐同进士出身,命为秘书省正字,官至右谏议大夫、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、礼部刑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、兵部尚书,宋仁宗至和二年(1055年)病逝于京中,封临淄公,谥号元献,世称晏元献。

晏殊以词著于文坛,尤擅小令,风格含蓄婉丽,与其子晏几道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晏欧”;亦工诗善文,原有集,已散佚。存世有《珠玉词》、《晏元献遗文》、《类要》残本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道明

    读音:dào míng

    繁体字:道明

    意思:政治清明。
      ▶汉·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夫世衰道微,伪臣虚称者,殆也。世平道明,臣子不宣者,鄙也。”
      ▶唐·沈佺期《初达驩州》诗:“不知林邑地,犹隔道明天。”

  • 向中

    读音:xiàng zhōng

    繁体字:曏中

    意思:谓近午。比喻鼎盛时期。
      ▶明·李贽《与周友山》书之二:“在今日实为极盛之时,向中之日,而二三叛卒为梗,庙堂专阃竟无石画,是则深可愧者。”参见“向午”。

    <
  • 冕冠

    读音:miǎn guān

    繁体字:冕冠

    意思:古代帝王、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舆服志下》:“冕冠,垂旒,前后邃延,玉藻。”
      ▶《说唐》第四一回:“李渊再拜受命,戴冕冠,披黄袍,升大殿,即皇帝位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