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小阁闲坐》 吾亦适所愿,求闲而得闲。

吾亦适所愿,求闲而得闲。

意思:我也到所愿,要求熟悉而得闲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小阁闲坐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阁前竹萧萧,阁下水潺潺》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阁前竹林摇曳生姿,水声潺潺,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。诗人坐在竹席卷起的帘子旁,感受着清风吹拂,带来一丝丝凉意,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。 接下来,诗人静静地聆听着新蝉的鸣叫,远处的飞鸟也回到了巢穴。这里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,突显出环境的宁静。同时,诗中也借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。 诗人挂起头巾,却没有客人来敲门,这进一步说明了这里的宁静。这里借用二疏的典故,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故里,过上清静生活的愿望。 最后,“求闲而得闲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满足和喜悦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细节,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阁前竹林的宁静、清风的凉爽、蝉鸣鸟叫等自然元素,以及诗人挂巾无客的闲适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清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。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阁前竹萧萧,阁下水潺潺。
拂簟卷帘坐,清风生其间。
静闻新蝉鸣,远见飞鸟还。
但有巾挂壁,而无客叩关。
二疏返故里,四老归旧山。
吾亦适所愿,求闲而得闲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得闲

    读音:dé xián

    繁体字:得閑

    英语:have leisure; be free; have leisure

    意思:(得闲,得闲)
    见“得闲”。

    解释:1

  • 适所

    读音:shì suǒ

    繁体字:適所

    意思:(适所,适所)
    得所,得到合理安置。
      ▶清揆叙《鹰坊歌》:“群飞众动各适所,丹山鸾凤常游翔。”

    解释:1.得所,得到合理安置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