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戏呈郭子坤二首》 丹灶几时开,妆成倚镜台。

丹灶几时开,妆成倚镜台。

意思:丹灶几时开,打扮成靠镜台。

出自作者[明]李攀龙的《戏呈郭子坤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丹灶几时开,妆成倚镜台。
不须嗔窃药,本是月中来。》,作者不详。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,它以一种隐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女性形象,暗示了一种超自然或者神话般的存在。 首句“丹灶几时开,妆成倚镜台”描绘出一种神秘的女性形象,她似乎在等待某种事物的出现,就像一个等待炼丹的仙女。丹灶是古代炼丹术的一种象征,通常用来比喻神仙之术或长生不老。而“妆成倚镜台”则暗示了她的美丽和优雅,就像一位等待爱情的仙女,在镜台前梳妆打扮。 “不须嗔窃药,本是月中来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位神秘女性的形象,她似乎并不在意自己的来历和身份,也不需要责怪那些试图窃取长生不老药的人。相反,她就像月亮一样自然、纯洁和美丽。这暗示了她超自然或者神话般的存在,她不需要任何世俗的认可或者赞扬。 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梦幻的气息,通过描绘这位神秘的女性形象,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永恒和纯洁的精神境界。这种精神境界在古代诗歌中是非常常见的,它反映了人们对生命、爱情和永恒的追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,它通过描绘一个神秘的女性形象,表达了一种超自然或者神话般的存在,以及对生命、爱情和永恒的追求。这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非常丰富,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丹灶几时开,妆成倚镜台。
不须嗔窃药,本是月中来。
作者介绍
李攀龙(1514年5月12日—1570年9月18日),字于鳞,号沧溟,山东济南府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,明代著名文学家。继“前七子”之后,与谢榛、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,为“后七子”的领袖人物,被尊为“宗工巨匠”。主盟文坛二十余年,其影响及于清初。长于七言近体,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“瞎唐诗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镜台

    读音:jìng tái

    繁体字:鏡檯

    英语:dressing table

    意思:(镜台,镜台)
    见“镜臺”。

    近义词: 妆台

  • 几时

    读音:jǐ shí

    繁体字:幾時

    英语:what time; when

    意思:(几时,几时)

     1.多少时候。
      ▶汉武帝《秋风辞》:“少壮几时兮,奈老何!”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

  • 丹灶

    读音:dān zào

    繁体字:丹竈

    意思:炼丹用的炉灶。
      ▶南朝·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守丹灶而不顾,鍊金鼎而方坚。”
      ▶宋·姚宽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﹝王甫﹞忽遇一道人,引至一处,过松下,有废丹灶。”
    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