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》 南豳日日接英标,公外追随岂待招。

南豳日日接英标,公外追随岂待招。

意思:南豳天天接英标,公外追随着岂待招。

出自作者[宋]范仲淹的《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博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南豳日日接英标,公外追随岂待招。》,这是一首描绘友情、追随和思念的诗。 首联“南豳日日接英标,公外追随岂待招。”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追随。这里的“英标”可能指的是朋友的高尚品质和风采,而“公外”则可能指的是朋友之外的其他人或事。诗人每日都与朋友接触,感受到朋友的美好品质,这种追随无需等待朋友的邀请或召唤,自然而然地发生。 颔联“恶劝酒时图共醉,痛赢棋处肯相饶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处时的情景。在劝酒时,诗人希望能与朋友一起畅饮,享受醉人的感觉;在下棋时,诗人希望和朋友一起赢得胜利,体验棋局的乐趣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共同经历的珍视。 颈联“一抛言笑如何遣,频得音书似不遥。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渴望与朋友交流的心情。诗人失去了与朋友的言笑,但通过频繁收到朋友的来信,似乎感受到了朋友的陪伴和关心。这种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,似乎缓解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。 尾联“独上西楼为君久,满城明月会云销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登上西楼,思念着朋友。这里的“满城明月”和“云销”可能象征着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和期待。诗人希望朋友也能像他一样思念对方,期待着云销月明之时,两人能够重逢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追随,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和珍贵。诗中的语言生动、情感真挚,给人以深刻的感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南豳日日接英标,公外追随岂待招。
恶劝酒时图共醉,痛赢棋处肯相饶。
一抛言笑如何遣,频得音书似不遥。
独上西楼为君久,满城明月会云销。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英标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英俊的风采。 宋 秦观 《贺京西运使启》:“英标特出,早膺神圣之知;剧任屡更,果见事功之立。” 明 吴承恩 《赠卫侯章君履任序》:“夫 汝隆 淮洲君 之子……以才艺魁天下,仗鉞八 闽 间,英标雅望,谈者至今称之。” 明 张凤翼 《红拂记·同调相怜》:“我闻得那 李公子 呵,侯门一俊髦,挺英标,龙韜豹略曾探讨。”

    2.

  • 日日

    读音:rì rì

    繁体字:日日

    意思:每天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哀公十六年》:“国人望君如望岁焉,日日以几。”
      ▶唐·王昌龄《万岁楼》诗:“年年喜见山长在,日日悲看水独流。”
      ▶鲁迅《花边文学•偶感》:“无

  • 追随

    读音:zhuī suí

    繁体字:追隨

    短语:随 从 踵 紧跟着 跟

    英语:follow

    意思:(追随,追随)
    跟随。
      ▶《后汉书•党锢传•夏馥》:“静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