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陶饮酒二十首》 当时刘项罢,四海疮痍新。

当时刘项罢,四海疮痍新。

意思:当时刘项罢,四海创伤新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和陶饮酒二十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隐居山林、不问世事、以酒为伴的隐者盖公的赞扬和感慨。诗中描绘了盖公的洒脱生活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纷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 首联“盖公偶谈道,齐相独识真。颓然不事事,客至先饮醇。”描绘了盖公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。盖公偶然谈道,但齐相却能独识其真,这表明盖公具有与众不同的品质和智慧。他颓然不事世事,但对待客人却十分热情,先饮醇酒。这种待客之道体现了他的淳朴和真诚。 颔联“当时刘项罢,四海疮痍新。三杯洗战国,一斗消强秦。”描绘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。刘项罢战,但四海疮痍未平,战乱频仍。然而,盖公三杯酒下肚,便能洗去战国时期的纷争,一斗酒便能消弭强秦的强横。这表达了作者对盖公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 颈联“寂寞千载後,阳公嗣前尘。醉卧客怀中,言笑徒多勤。”描绘了盖公的寂寞和孤独,但他的精神却能够传承下去,如同阳公一样继承前人的事业。他醉卧客怀中,言笑徒多勤,但内心却十分孤独和寂寞。这种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盖公的同情和理解。 尾联“我时阅旧史,独与三人亲。未暇餐脱粟,苦心学平津。”表达了作者对盖公的敬仰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纷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作者感叹自己没有时间吃粗粮,但却苦心学习平津之道,这表明作者渴望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。 整首诗通过对盖公的描绘和赞扬,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纷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也表达了自己对盖公的敬仰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。整首诗语言简练、情感真挚、寓意深刻,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盖公偶谈道,齐相独识真。
颓然不事事,客至先饮醇。
当时刘项罢,四海疮痍新。
三杯洗战国,一斗消强秦。
寂寞千载後,阳公嗣前尘。
醉卧客怀中,言笑徒多勤。
我时阅旧史,独与三人亲。
未暇餐脱粟,苦心学平津。
草书亦何用,醉墨淋衣巾。
一挥三十幅,持去听坐人。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疮痍

    读音:chuāng yí

    繁体字:瘡痍

    英语:desolation

    意思:(疮痍,疮痍)

     1.创伤。
      ▶晋·葛洪《抱朴子•自叙》:“弟与我同冒矢石,疮痍周身,伤失右眼,不得

  • 四海

    读音:sì hǎi

    繁体字:四海

    短语:街头巷尾 所在 随处 天南地北 四野 四面八方 四方 各处 到处 无处 处处 八方 四处 无所不在 万方

    英语:the four seas

  • 当时

    读音:dāng shí

    繁体字:噹時

    短语:当年

    英语:then

    意思:(当时,当时)
    I

     1.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;昔时。
       ▶《韩

  • 刘项

    读音:liú xiàng

    繁体字:劉項

    意思:(刘项,刘项)
    刘邦、项羽的并称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诸侯王表》:“陈吴奋其白梃,刘·项随而毙之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勐虎行》:“张良未遇韩信贫,刘·项存亡在两臣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