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杨太常归省(二首)》 过秦应有论,谕蜀可无文。

过秦应有论,谕蜀可无文。

意思:经过秦应该有论,告谕蜀可没有文章。

出自作者[明]何景明的《送杨太常归省(二首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闻道西京寇,犹多虎豹群》是一首描绘西京(即长安)遭受战乱,百姓流离失所的诗。作者通过描绘西京的现状,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乱的愤慨。 首联“闻道西京寇,犹多虎豹群”,直接点明西京(即长安)遭受战乱的残酷现实,形容城中尚有大量虎豹出没,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荒凉凄惨的画面。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,使得读者对战乱造成的破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 颔联“过秦应有论,谕蜀可无文”,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根源的深刻反思和对安定蜀地的期望。这里作者用“过秦应有论”来暗示秦朝的灭亡也是由于战乱所致,警示人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。同时,“谕蜀可无文”则表达了对安定蜀地的期望,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纷争,而非诉诸武力。 颈联“未返巴山使,空悬栈道军”,进一步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。作者通过描述巴山使未能返乡和栈道上的军队空悬,表达了对百姓流离失所、无家可归的同情。同时,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。 尾联“烦将父老意,归报圣明君”,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关切和对朝廷的期望。作者希望百姓能够理解他的心意,并向他所代表的圣明天子汇报当前的状况,以引起朝廷的重视,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百姓的生活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对朝廷的期望,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闻道西京寇,犹多虎豹群。
过秦应有论,谕蜀可无文。
未返巴山使,空悬栈道军。
烦将父老意,归报圣明君。
作者介绍
何景明(1483年8月6日—1521年8月5日),字仲默,号白坡,又号大复山人,信阳浉河区人。自幼聪慧,八岁能文,弘治十五年(公元1502年)十九岁中进士,授中书舍人,并任内阁。正德初,宦官刘瑾擅权,何景明谢病归。刘瑾诛,官复原职。官至陕西提学副使。

何景明是明代“文坛四杰”中的重要人物,也是明代著名的“前七子”之一,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。其取法汉唐,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。性耿直,淡名利,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,敢于直谏,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,著有辞赋32篇,诗1560首,文章137篇,另有《大复集》38卷。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无文

    读音:wú wén

    繁体字:無文

    意思:(无文,无文)

     1.没有文字记述。
      ▶《书•洛诰》:“周公曰:‘王肇称殷礼,祀于新邑,咸秩无文。’”孔传:“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,以礼典祀于新邑,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

  • 应有

    读音:yīng yǒu

    繁体字:應有

    意思:(应有,应有)

     1.所有,一切。
      ▶唐·白居易《奏所闻状》:“自今已后,应有进奉,并不用申报御史臺,如有人勘问,便仰录名奏来者。”
      ▶元·关汉卿《

  • 论谕

    读音:lùn yù

    繁体字:論諭

    意思:(论谕,论谕)
    特指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之三子光王、四子明王之世子所发布的文告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国•太平礼制八年》:“臣下奏称陈奏,谕称论谕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