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春雪》 不分残照影,何处断鸿声。

不分残照影,何处断鸿声。

意思:不分残照影,何处断鸿声。

出自作者[唐]焦郁的《春雪》

全文赏析

《春雪》是唐代诗人焦郁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。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下雪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首句“春雪满空来”,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,即春天下雪。这里的“春雪”并非指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下的雪,而是指在春天时节出现的雪景。诗人用“满空来”来形容雪花纷飞的场景,给人一种雪花满天飞舞的感觉,形象生动。 第二句“触处似花开”,诗人将雪花与花朵相提并论,认为雪花飘落在地上,就像花朵盛开一样美丽。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,将雪花比作花朵,既表现了雪花的美丽,又突显了春天的气息。 第三句“不知园里树,若个是真梅”,诗人在欣赏春雪美景的同时,也在寻找梅花的身影。然而,由于雪花覆盖了大地,使得梅花难以辨认。这里运用了设问的手法,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 最后一句“可怜枝上色,一一为愁开”,诗人在寻找梅花的过程中,发现梅花已经开放。然而,这些梅花却因为春雪的降临而显得忧郁。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,将梅花赋予了人的情感,使得梅花的形象更加鲜活。 整首诗以春雪为背景,通过对雪花、花朵、梅花的描绘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。同时,诗中还运用了比喻、设问、拟人等修辞手法,使得诗歌意境更加丰富,情感更加真挚。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,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散漫天涯色,乘春四望平。
不分残照影,何处断鸿声。
缭绕先经塞,霏微近过城。
因风低未敛,带雨重还轻。
干吕知时泰,如膏候岁成。
小儒同品物,无以答皇明。
春雪空濛帘外斜,霏微半入野人家。
长天远树山山白,不辨梅花与柳花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断鸿

    读音:duàn hóng

    繁体字:斷鴻

    意思:(断鸿,断鸿)

     1.失群的孤雁。
      ▶唐·李峤《送光禄刘主簿之洛》诗:“背枥嘶班马,分洲叫断鸿。”
      ▶宋·何薳《春渚纪闻•瓦缶冰花》:“次日又成寒

  • 残照

    读音:cán zhào

    繁体字:殘照

    英语:setting sun

    意思:(残照,残照)
    落日余晖。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忆秦娥》词:“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
      ▶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

  • 不分

    读音:bù fēn

    繁体字:不分

    英语:irrespective of

    意思:I

     1.不分散。
       ▶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•词曲•结构》:“作传奇者,能以头绪忌繁四字,刻刻关心

  • 处断

    读音:chǔ duàn

    繁体字:處斷

    英语:deal with

    意思:(处断,处断)
    处理决断。
      ▶《晋书•王浑传》:“浑不尚刑名,处断明允。”
      ▶《隋书•斛斯政传》:“于

  • 鸿声

    读音:hóng shēng

    繁体字:鴻聲

    意思:(鸿声,鸿声)

     1.鸿雁鸣叫的声音。
      ▶唐·武元衡《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》诗:“萤影疏帘外,鸿声暗雨中。”
      ▶唐·张仲素《秋思》诗之二:“秋天一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