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下第寄知己》 长安孟春至,枯树花亦发。

长安孟春至,枯树花亦发。

意思:长安孟春至,枯树花也发。

出自作者[唐]曹邺的《下第寄知己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感慨,描绘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,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不满,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忧虑。 首先,诗中的“长安孟春至,枯树花亦发”一句,描绘了长安城春意盎然的景象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。枯树花发的景象,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。 其次,“忧人此时心,冷若松上雪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痛苦,如同寒冬中的松树上的积雪一样冷酷无情。诗人通过这种比喻,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形象化,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。 再者,“所痛无罪者,明时屡遭刖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。诗人通过这种反讽的手法,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,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。 此外,“不令伤弓鸟,日暮飞向越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。诗人通过这种比喻,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,使得诗歌具有了积极向上的意义。 最后,“归来通济里,开户山鼠出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。诗人通过这种描绘,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,使得诗歌具有了自然清新的特点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不满,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忧虑。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积极向上的意义,同时也具有自然清新的特点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长安孟春至,枯树花亦发。
忧人此时心,冷若松上雪。
自知才不堪,岂敢频泣血。
所痛无罪者,明时屡遭刖。
故山秋草多,一卷成古辙。
夜来远心起,梦见潇湘月。
大贤冠盖高,何事怜屑屑。
不令伤弓鸟,日暮飞向越。
闻知感激语,胸中如有物。
举头望青天,白日头上没。
归来通济里,开户山鼠出。
中庭广寂寥,但见薇与蕨。
无虑数尺躯,委作泉下骨。
唯愁揽清镜,不见昨日发。
愿怜闺中女,晚嫁唯守节。
勿惜四座言,女巧难自说。
作者介绍
曹邺(816~?),字邺之,桂州(桂林)阳朔人,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、聂夷中、于濆、邵谒、苏拯齐名,而以曹邺才颖最佳。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(唐)、洋州刺史(唐)、祠部郎中(唐)等职务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亦发

    读音:yì fā

    繁体字:亦發

    意思:(亦发,亦发)
    干脆。
      ▶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八回:“等子狮子街那里,替你破几两银子,买下房子,等你两口子亦发搬到那里住去罢。”参见“一发”。

    解释

  • 孟春

    读音:mèng chūn

    繁体字:孟春

    英语:first month of spring

    意思:春季的第一个月,农历正月。
      ▶《书•胤征》:“每岁孟春,遒人以木铎徇于路。”
      ▶南朝

  • 长安

    读音:cháng ān

    繁体字:長安

    英语:chang-an

    意思:(长安,长安)

     1.古都城名。
      ▶汉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东汉·献帝初、西晋·愍帝、前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