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无为山寺》 闻道军持新呪水,愿倾涓滴洒尘缨。

闻道军持新呪水,愿倾涓滴洒尘缨。

意思:闻道军持新念符咒水,愿倾点滴洒尘缨。

出自作者[宋]文同的《无为山寺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一絙危磴绕峥嵘,上彻幽深入化城》是一首对自然风景和宗教文化的深度赏析,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秀美、佛法无边的深深敬仰和向往。 首联“一絙危磴绕峥嵘,上彻幽深入化城。”描绘了山路盘旋,高峻陡峭,仿佛一条绳索将人引向神秘之境的景象,引人入胜。 “幽深”一词,既是对山林深处的描绘,也暗含了对佛法深奥的暗示。 颔联“烟外川原谁绣画,云中楼阁自阴晴。”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外面的田野和原野,烟雾缭绕,如同绣画一般,而云中的楼阁则时隐时现,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。这一联以生动的景色描绘,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向往和敬仰之情。 颈联“老僧高论都无者,古佛真身宛若生。”诗人转向了寺庙中的老僧和佛像,老僧的谈吐深奥,却无法表达出佛法的全部,而古佛的雕像栩栩如生,仿佛真的存在一般。这一联通过对寺庙和佛像的描绘,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神秘和伟大。 尾联“闻道军持新呪水,愿倾涓滴洒尘缨。”诗人表示希望能用新制的净水瓶中的水,为寺庙祈福洒尘,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山川、田野、寺庙、老僧、佛像等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宗教文化的深深敬仰和向往。同时,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淡然,以及对佛法清净的向往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是一首优秀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一絙危磴绕峥嵘,上彻幽深入化城。
烟外川原谁绣画,云中楼阁自阴晴。
老僧高论都无者,古佛真身宛若生。
闻道军持新呪水,愿倾涓滴洒尘缨。
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
文同(1018~1079年),字与可,号笑笑居士、笑笑先生,人称石室先生。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(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)人。著名画家、诗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进士,迁太常博士、集贤校理,历官邛州、大邑、陵州、洋州(今陕西洋县)等知州或知县。元丰初年,文同赴湖州(今浙江吴兴)就任,世人称文湖州。元丰二年(1079)正月二十日,文同在陈州(今河南省淮阳县)病逝,未到任而卒,享年61岁。他与苏轼是表兄弟,以学名世,擅诗文书画,深为文彦博、司马光等人赞许,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涓滴

    读音:juān dī

    繁体字:涓滴

    短语:毫毛 鹅毛 鸿毛

    英语:tiny drop; dribble; driblet

    意思:
     1.一点一点地流淌。
      

  • 闻道

    读音:wén dào

    繁体字:聞道

    意思:(闻道,闻道)

     1.领会某种道理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里仁》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      ▶唐·韩愈《师说》: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”
      ▶明·李

  • 军持

    读音:jūn chí

    繁体字:軍持

    意思:(军持,军持)
    源于梵语。澡罐或凈瓶。僧人游方时携带之,贮水以备饮用及凈手。后亦指形略扁,双耳可穿绳,能挂在身上的陶瓷水瓶。
      ▶唐·贾岛《访鉴玄师侄》诗:“我有军持凭弟子,

  • 尘缨

    读音:chén yīng

    繁体字:塵纓

    意思:(尘缨,尘缨)
    比喻尘俗之事。
      ▶《文选•孔稚珪<北山移文>》:“昔闻投簪逸海岸,今见解兰缚尘缨。”
      ▶李周翰注:“尘缨,世事也。”
      ▶唐·白居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