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》 作苦三时逸在冬,安知一篑尚亏功。

作苦三时逸在冬,安知一篑尚亏功。

意思:吃苦三时逸在冬季,怎么知道一筐土还亏功。
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作苦三时逸在冬,安知一篑尚亏功。愁闻地籁吹羊角,不见天瓢滴马鬃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它通过描述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,强调了坚持不懈和耐心的重要性。 首句“作苦三时逸在冬,安知一篑尚亏功”表达了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。诗人用“作苦”来形容农耕的辛勤,描述农民在春夏秋三季辛勤劳作,十分辛苦。到了冬季,人们以为农事已毕,可以休息了,然而诗人却指出“一篑之功”,即使只差一筐土,筑成山丘仍然功亏一篑,没有完成。这也暗示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时刻,也不能放松警惕,因为成功往往在坚持和耐心之中。 “愁闻地籁吹羊角,不见天瓢滴马鬃”这两句则通过描述冬天的景象,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。诗人用“地籁吹羊角”来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寂静,仿佛大地都在哀叹,没有生命的迹象。而“不见天瓢滴马鬃”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,就像天上的雨水滴在马鬃上,每一滴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,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,抓紧每一刻去努力。 整首诗通过描述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,强调了坚持不懈和耐心的重要性。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坚持下去,因为成功往往在最后的坚持中。同时,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,把握每一个机会去努力,因为时间不等人。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,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。诗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,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富有启示性和教育意义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作苦三时逸在冬,安知一篑尚亏功。
愁闻地籁吹羊角,不见天瓢滴马鬃。
作者介绍
刘克庄(1187年9月3日—1269年3月3日),初名灼,字潜夫,号后村,福建省莆田市人。南宋豪放派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

初为靖安主簿,后长期游幕于江、浙、闽、广等地。诗属江湖诗派,作品数量丰富,内容开阔,多言谈时政,反映民生之作,早年学晚唐体,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。词深受辛弃疾影响,多豪放之作,散文化、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。

作品收录在《后村先生大全集》中。程章灿《刘克庄年谱》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,侯体健《刘克庄的文学世界》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,探索精微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三时

    读音:sān shí

    繁体字:三時

    英语:three periods

    意思:(三时,三时)

     1.指春、夏、秋三季农作之时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桓公六年》:“洁粢丰盛,谓其三时不害而

  • 作苦

    读音:zuò kǔ

    繁体字:作苦

    意思:
     1.耕作辛苦。
      ▶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田家作苦,岁时伏腊,烹羊炰羔,斗酒自劳。”
      ▶宋·王安石《山田久欲拆》诗:“龙骨已呕哑,田家真作苦。”
     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