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谢束丈》 藜羹才饱无他志,肉食饿充有媿心。

藜羹才饱无他志,肉食饿充有媿心。

意思:藜羹才能饱没有别的志向,肉吃得充有惭愧心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令的《谢束丈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感恩、自谦和感慨。通过对卓郑、司马相如、死马市骨和滥竽知音等历史人物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恩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感慨。 首联“卓郑簪裾密作林,相如贫病强来临”,描绘了卓郑衣着华丽,像树林一样密集,而司马相如虽然贫穷有病,但还是坚持前来。这一联通过对比,展示了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差距,也暗示了诗人对贫病交加的司马相如的同情。 颔联“藜羹才饱无他志,肉食饿充有媿心”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自谦和感恩之情。诗人虽然只吃藜羹,但并没有其他奢望,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吃饱,不再饥饿。这种自谦和感恩的态度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。 颈联“死马偶能逢市骨,滥竽常恐负知音”,通过描述死马市骨和滥竽知音的故事,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。这一联既是对司马相如的赞美,也是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不满。 尾联“古来一饭皆论报,何日王孙遂有金”,诗人借古喻今,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金钱的淡泊。诗人认为自古以来,别人的一饭之恩都应该回报,而自己何时才能像王孙一样得到金钱呢?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金钱的淡泊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和自己的生活态度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恩、自谦和感慨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卓郑簪裾密作林,相如贫病强来临。
藜羹才饱无他志,肉食饿充有媿心。
死马偶能逢市骨,滥竽常恐负知音。
古来一饭皆论报,何日王孙遂有金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王令(1032~1059)北宋诗人。初字钟美,后改字逢原。原籍元城(今河北大名)。5岁丧父母,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(今江苏扬州)。长大后在天长、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,有治国安民之志。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。有《广陵先生文章》、《十七史蒙求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肉食

    读音:ròu shí

    繁体字:肉食

    英语:creophagism

    意思:
     1.指高位厚禄。亦泛指做官的人。
      ▶《左传•庄公十年》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
      ▶杜预注:“肉

  • 藜羹

    读音:lí gēng

    繁体字:藜羹

    意思:用藜菜作的羹。泛指粗劣的食物。
      ▶《庄子•让王》:“孔子穷于陈·蔡之间,七日不火食,藜羹不糁。”
      ▶成玄英疏:“藜菜之羹,不加米糁。”
      ▶晋·陶潜《咏贫士》

  • 无他

    亦作“ 无它 ”。亦作“ 无佗 ”。1.没有别的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人有鸡犬放,则知求之;有放心则不知求。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此无也,与民同乐也。” 金 元好问 《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》:“圣人之道无它,至诚而已。”
    (2).犹无恙;无害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若束手自诣,父子相见,保无佗也。”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 援 閒至 河内 ,过存 伯春 ,见其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