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早赴府学释奠》 何须向阙里,首善本西京。

何须向阙里,首善本西京。

意思:为什么要向阙里,首先对本西京。

出自作者[宋]欧阳修的《早赴府学释奠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羽龠兴东序,春秋纪上丁,行祠汉丞相,学礼鲁诸生》,作者是何人并没有在诗中明确说明,所以我无法对这首诗进行具体的赏析。不过,从诗的内容来看,它是一首赞扬儒家文化和教育的诗。 首联“羽龠兴东序,春秋纪上丁”中,“羽龠”是古代的一种乐器,“东序”是太学,即儒家教育的地方,“春秋”是儒家的经典,“上丁”是祭祀的日期。整句话的意思是在祭祀的日期,儒家文化在太学中兴起,被人们所重视。 颔联“行祠汉丞相,学礼鲁诸生”描绘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。“行祠”是祭祀的地方,“汉丞相”指汉朝的丞相孔丘(孔子),“学礼”指学习儒家经典,“鲁诸生”指鲁国的儒生,他们学习儒家经典,传承儒家文化。 颈联“俎豆兼三代,樽罍奠两楹。”描绘了儒家文化的丰富和深远。“俎豆”是祭祀的器具,“兼三代”指儒家文化包含了三代的文化,“樽罍”是酒器,“奠两楹”指儒家文化像酒一样摆放在两楹之间,供人们敬仰。 尾联“雾中槐市暗,日出杏坛明。”描绘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。“槐市”是古代的书市,“杏坛”是讲学的场所,暗喻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。“雾中暗”和“日出明”形成对比,象征着儒家文化在黑暗中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。 最后一句“何须向阙里,首善本西京。”表达了对西京(长安)儒家文化的赞美和推崇,认为西京的儒家文化是最好的,无需向别处寻求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对儒家文化和教育的赞美和推崇,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。同时,也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羽龠兴东序,春秋纪上丁。
行祠汉丞相,学礼鲁诸生。
俎豆兼三代,樽罍奠两楹。
雾中槐市暗,日出杏坛明。
昔齿公卿胄,尝闻弦诵声。
何须向阙里,首善本西京。
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
欧阳修(1007年8月1日-1072年9月22日),字永叔,号醉翁、六一居士,汉族,吉州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。因吉州原属庐陵郡,以“庐陵欧阳修”自居。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,谥号文忠,世称欧阳文忠公。累赠太师、楚国公。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

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。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西京

    读音:xī jīng

    繁体字:西京

    英语:Xijing

    意思:古都名。
      (1)西汉都长安,东汉改都洛阳,因称洛阳为东京,长安为西京。
      (2)隋炀帝建洛阳为东京,因称长安为西京。

  • 阙里

    读音:quē lǐ

    繁体字:闕裏

    英语:Quell

    意思:(阙里,阙里)

     1.孔子故里。在今山东·曲阜城内阙里街。因有两石阙,故名。
      ▶孔子曾在此讲学。后建有孔庙,几占全城

  • 善本

    读音:shàn běn

    繁体字:善本

    短语:译本

    英语:good edition

    意思:
     1.珍贵优异的古代图书刻本或写本。
      ▶宋·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•唐田

  • 何须

    读音:hé xū

    繁体字:何須

    英语:what is the need

    意思:(何须,何须)
    犹何必,何用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曹植《野田黄雀行》:“利剑不在掌,结友何须多?”唐·封演《封氏

  • 里首

    读音:lǐ shǒu

    繁体字:裏首

    意思:(里首,里首)
    方言。里头,里边。
      ▶老舍《二马》第三段十一:“他拉了把椅子坐在她的里首,因为怕挡住射在她头上的那缕阳光。”

    解释:1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