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郭圃送芜菁感成长句》 芜菁至南皆变菘,菘美在上根不食。

芜菁至南皆变菘,菘美在上根不食。

意思:芜菁到南都变菘,菘美在上根本不吃。

出自作者[宋]张耒的《郭圃送芜菁感成长句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历史的反思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芜菁这种蔬菜的变化,从北方的芜菁到南方的菘,菘的美味在于其上部的根,而这种根在异乡是无法品尝到的。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土的深深思念,对家乡美食的怀念。 接着,诗中又提到了瑶簪玉笋这样的历史人物和故事,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。这些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出现,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沉,也增加了诗的厚重感。 然后,诗中描述了西邻老翁送来的新鲜芜菁,这些芜菁蒸煮后气味依旧,今日吃来仿佛回到了北方。这种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,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土的热爱和忠诚。 接下来,诗人反思了历史,提到了诸葛亮在蜀国的艰难处境,以及当时为了支持军需而种植的芜菁。这些历史事件让诗人感叹芜菁在当时的重要性,以及它在战争中的贡献。 最后,诗人想象自己躬耕农田,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。这种反思使得诗的主题更加深刻,也增加了诗的艺术价值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芜菁的美味、历史人物和故事、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等元素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。这首诗情感深沉,主题深刻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芜菁至南皆变菘,菘美在上根不食。
瑶簪玉笋不可见,使我每食思故国。
西邻老翁知我意,盈筐走送如雪白。
蒸烹气味元不改,今晨一日如还北。
孔明用蜀最艰窘,百计掇拾无遗策。
当时此物助军行,渭上褒中有遗植。
英雄临事究琐屑,终服奇才屈强敌。
想见躬耕自灌畦,当时有意谁能测。
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
张耒(1054~1114年),字文潜,号柯山,人称宛丘先生、张右史。生于北宋至和元年(1054年),殁于政和四年(1114年),享年六十一岁。

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,历任临淮主簿、著作郎、史馆检讨。哲宗绍圣初,以直龙阁知润州。宋徽宗初,召为太常少卿。苏门四学士之一。“苏门四学士”(秦观、黄庭坚、张耒、晁补之)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。诗学白居易、张籍,平易舒坦,不尚雕琢,但常失之粗疏草率;其词流传很少,语言香浓婉约,风格与柳永、秦观相近。代表作有《少年游》、《风流子》等。《少年游》写闺情离思,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,让人羡煞爱煞,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“浓得化不开”。著有《柯山集》、《宛邱集》。词有《柯山诗余》,赵万里辑本。后被指为元佑党人,数遭贬谪,晚居陈州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芜菁

    读音:wú jīng

    繁体字:蕪菁

    英语:turnip

    意思:(芜菁,芜菁)
    植物名。又名蔓菁。块根肉质,花黄色。块根可做蔬菜。俗称大头菜。
      ▶《东观汉记•桓帝纪》:“令所伤郡国,皆种

  • 上根

    读音:shàng gēn

    繁体字:上根

    意思:
     1.佛家语。上等根器。指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属于上等。
      ▶《魏书•释老志》:“初根人为小乘,行四谛法;中根人为中乘,受十二因缘;上根人为大乘,则修六度。”
      

  • 不食

    读音:bù shí

    繁体字:不食

    意思:
     1.不吃。
      ▶《论语•卫灵公》:“吾尝终日不食。”
      ▶《史记•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太后怒,不食。”
     
     2.指不食之地。
      ▶唐·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