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雨夕柬鹏举》 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。

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。

意思: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尽芳树听吹箫。

出自作者[明]刘崧的《雨夕柬鹏举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》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,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元素,如云、花、雨、月等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化。 首联“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”,诗人以平实的语言点出季节更替的时间,以及这段时间内天气变化的状况。通过“五十日”和“都无三四朝”的对比,描绘出一种春日短暂、时光易逝的感慨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颔联“云去云来山杳杳,花开花落雨萧萧”,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元素意象,如“云”、“山”、“花”、“雨”等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。其中,“云去云来”和“花开花落”分别代表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,而“山杳杳”和“雨萧萧”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。 颈联“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”,诗人通过使用“青丝”、“银瓶”、“彩笔”、“绛蜡”等意象,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。其中,“青丝”象征着生命的活力,“银瓶”则暗示了酒的存在,而“题诗”和“消蜡”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。 尾联“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”,诗人以“东岭”和“曲阑芳树”等意象收束全诗,并引出了最后的场景——“听吹箫”。这一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,也暗示了诗人在春天的夜晚,独自一人,听着箫声,享受着生活的美好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变化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。整首诗语言平实而富有诗意,意象丰富而生动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入春已过五十日,晴景都无三四朝。
云去云来山杳杳,花开花落雨萧萧。
青丝送酒银瓶暗,彩笔题诗绛蜡消。
东岭几时明月上,曲阑芳树听吹箫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芳树

    读音:fāng shù

    繁体字:芳樹

    意思:(芳树,芳树)

     1.泛指佳木;花木。
      ▶三国·魏·阮籍《咏怀》之十三:“芳树垂绿叶,清云自逶迤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李白《送友人入蜀》诗:“芳树笼秦栈,春流

  • 吹箫

    读音:chuī xiāo

    繁体字:吹簫

    意思:(吹箫,吹箫)

     1.吹奏箫管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周勃世家》:“勃以织薄曲为生,常为人吹箫给丧事。”
      ▶唐·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诗: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

  • 几时

    读音:jǐ shí

    繁体字:幾時

    英语:what time; when

    意思:(几时,几时)

     1.多少时候。
      ▶汉武帝《秋风辞》:“少壮几时兮,奈老何!”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

  • 明月

    读音:míng yuè

    繁体字:明月

    英语:bright moon

    意思:
     1.光明的月亮。
      ▶战国·楚·宋玉《神女赋》:“其少进也,皎若明月舒其光。”
      ▶唐·张若虚《春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