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春兴(四首)》 冰解滹沱胡骑去,草青沙漠塞鸿留。

冰解滹沱胡骑去,草青沙漠塞鸿留。

意思:冰解滹沱河胡人骑兵去,草青沙漠边塞鸿留。

出自作者[明]李濂的《春兴(四首)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雁门春曙战尘收》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事和壮游情怀的诗。它以雁门春曙为背景,描绘了战争的尘埃已经消散,而曾经的骢马壮游也成为了回忆。诗中通过对滹沱河冰融、沙漠草青、塞鸿留单于台、戍楼等景象的描绘,展现了边疆的宁静与和平。然而,诗中也暗示了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,单于台下无人耕作,苏武城头仍有戍楼。最后,诗人表达了归隐江湖的愿望,并反思庙堂的策略是否考虑到了云州。 首联“雁门春曙战尘收,骢马当年说壮游。”描绘了边疆春天的景象,战尘已经消散,象征着战争的结束或暂时的平静。而“骢马当年说壮游”则暗示了诗人曾经在边疆骑马游历,见证了边疆的风云变幻。 颔联“冰解滹沱胡骑去,草青沙漠塞鸿留。”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景象,冰融后的滹沱河象征着边疆的恢复和发展,而草青、沙漠、塞鸿则描绘了边疆的宁静和和平。 颈联“单于台下无耕耒,苏武城头有戍楼。”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,单于台和苏武城分别代表了边疆的过去和现在。这里暗示了尽管边疆已经恢复了和平,但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,象征着边疆的战争与和平交替出现。 尾联“归卧沧洲聊极目,庙堂筹策为云州。”诗人表达了自己归隐江湖的愿望,同时也反思庙堂的策略是否考虑到了边疆的实际需要。这里既有诗人的个人情感,也有对庙堂决策的反思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和壮游情怀,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感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现实的关注和对庙堂决策的反思,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雁门春曙战尘收,骢马当年说壮游。
冰解滹沱胡骑去,草青沙漠塞鸿留。
单于台下无耕耒,苏武城头有戍楼。
归卧沧洲聊极目,庙堂筹策为云州。
¤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塞鸿

    读音:sāi hóng

    繁体字:塞鴻

    意思:(塞鸿,塞鸿)

     1.塞外的鸿雁。塞鸿秋季南来,春季北去,故古人常以之作比,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。
      ▶南朝·宋·鲍照《代陈思王京洛篇》:“春吹回白日,霜歌

  • 胡骑

    读音:hú jì

    繁体字:衚騎

    意思:(胡骑,胡骑)

     1.胡人的骑兵。亦泛指胡人军队。
      ▶《史记•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十一年春,故韩王·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,距汉。”
      ▶《晋书•刘琨传》:“在晋

  • 滹沱

    读音:hū tuó

    繁体字:滹沱

    意思:
     1.唐·李颀《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》诗:“寒风卷叶渡滹沱,飞雪覆地悲峨峨。”
      ▶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•杂志一》:“凡大河、漳水、滹沱……悉是浊流。”
     
     

  • 冰解

    读音:bīng jiě

    繁体字:冰解

    意思:
     1.冰融化为水。
      ▶《汉书•赵充国传》:“﹝赵充国遂上屯田奏曰:﹞分屯要害处,冰解漕下,缮乡亭,浚沟渠……益积畜,省大费。”
      ▶明·黄省曾《鱼经•法》:“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