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中元夜百花洲作》 百花洲里夜忘归,绿梧无声露光滑。

百花洲里夜忘归,绿梧无声露光滑。

意思:百花洲里夜忘归,绿上没有声音露出光滑。

出自作者[宋]范仲淹的《中元夜百花洲作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南阳太守清狂发,未到中秋先赏月》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诗,通过对月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愉悦的心情。 首联“南阳太守清狂发,未到中秋先赏月”直接点明诗人身份,暗示他是一个热爱自然、热爱生活的人。他不像其他人那样避开酷暑,反而选择在此时此地享受清凉。 颔联“百花洲里夜忘归,绿梧无声露光滑”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,夜色中的百花洲让人流连忘返,绿梧无声,露水光滑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 颈联“天学碧海吐明珠,寒辉射空星斗疏”进一步描绘了中秋月色的美丽,月亮仿佛碧海吐出的明珠,寒光照射天空,星星稀疏可见。这一句将月亮写得生动而美丽,令人陶醉。 尾联“西楼下看人间世,莹然都在青玉壶”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感慨,月亮高悬在天空中,如同在青玉壶中一样清澈透明,人间世事都显得如此纯净美好。 最后,“从来酷暑不可避,今夕凉生岂天意”表达了诗人对天意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。无论酷暑还是寒冬,生活总有它的美好之处。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色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南阳太守清狂发,未到中秋先赏月。
百花洲里夜忘归,绿梧无声露光滑。
天学碧海吐明珠,寒辉射空星斗疏。
西楼下看人间世,莹然都在青玉壶。
從来酷暑不可避,今夕凉生岂天意。
一笛吹销万里云,主人高歌客大醉。
客醉起舞逐我歌,弗舞弗歌如老何。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百花洲

    (1).在 江西省 南昌市 东湖 中。有 冠鳌亭 、 九曲桥 等胜景。解放后扩建,辟为“八一公园”。 蒋士超 《秋日百花洲》诗之一:“ 百花洲 上百花残, 万柳堤 边柳色寒。”
    (2).在 江苏省 苏州市 。 清 陈维崧 《望湘人·赠南水上人》词:“借问师家何处?在 百花洲 畔,近 胥江 渡。”原注:“上人住 吴门 百花洲 。” 清 孙枝蔚 《百花洲》诗:“君不见, 金閶 大道多
  • 露光

    读音:lù guāng

    繁体字:露光

    意思:
     1.露水珠反射出来的光耀。
      ▶唐·元稹《夜合》诗:“绮树满朝阳,融融有露光。”
      ▶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五:“花儿吐出蕊,叶儿上闪着露光。”
     

  • 百花

    读音:bǎi huā

    繁体字:百花

    英语:hundred flowers

    意思:亦作“百华”。
     各种花。
      ▶北周·庾信《忽见槟榔》诗:“绿房千子熟,紫穗百花开。”
      ▶唐·

  • 光滑

    读音:guāng huá

    繁体字:光滑

    短语:润滑 光 光溜溜 细润 滑

    英语:smooth

    意思:平滑;不粗糙。
      ▶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得片石如断磬,其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© 湘ICP备17014254号